1990年,38岁的利比里亚总统多伊浑身赤裸地瘫坐在地上,他的耳朵已经被割掉,脸上的表情痛苦万分,嘴里不停的叫喊着,周围的人却没有理会他。 塞缪尔·多伊1952年5月6日出生在利比里亚大吉德州图宗镇,一个普通的克兰族家庭。那里是乡下,生活条件艰苦,家里八个兄弟姐妹挤在一间破茅屋里,小时候他得走好几公里去上学。中学在绥德鲁的浸信会学校读,条件简陋,但也算给了他一点基础。1969年,17岁的多伊参军,穿上军装,开始在军队里摸爬滚打。从希夫林军营到蒙罗维亚的巴克莱训练中心,他一步步学技术、升军衔。1971年从无线电学校毕业,1973年当上代理上士,1975年正式升上士,1979年又熬到军士长。 多伊不是那种天生有背景的人,他是土著出身,在军队里抬头难。那时候利比里亚被美裔精英把持,土著想往上爬,得靠自己拼命。他晚上补课、周末看书,还在托迪军营受过半年强化训练。这些努力让他有了点资本,也埋下了野心的种子。1980年4月12日,他带着16个兄弟,趁夜发动政变,杀了总统托尔伯特,自己坐上了总统宝座。那一刻,28岁的他可能觉得自己抓住了命运,但其实是踩进了一个更大的坑。 多伊上台后,利比里亚变了天。他推翻了美裔精英的统治,喊着要给土著翻身,可干的事却不怎么光彩。刚开始,他还装模作样搞改革,承诺公平,但没多久就露馅了。政变后,他公开处决了13名前政府官员,场面血腥,震慑了所有人。他把权力攥得死死的,反对派稍有动作就镇压,军队成了他的私人工具。经济上,他也没啥本事,国库被掏空,老百姓日子越来越苦。 他当总统的十年,腐败和独裁成了常态。部族矛盾被他挑得更尖锐,尤其是克兰族和其他族群的冲突。老百姓看他从“解放者”变成了“压迫者”,怨气越积越多。到了1989年,反政府武装开始冒头,查尔斯·泰勒带着部队打进来,内战就这么炸开了。多伊的统治摇摇欲坠,他却还觉得自己能撑住,结果只是加速了自己的末日。 1990年9月8日,多伊被反政府军约翰逊派抓了。那天他被押到一个破仓库,衣服被扒光,绑在铁椅子上,腿上还有枪伤。约翰逊亲自审他,问公款藏哪了,多伊不说,折磨就来了。先是砍手指,一根根剁,血流满地;接着割耳朵,左耳右耳都没了;最后还下了宫刑,惨得没法看。整个过程他喊得撕心裂肺,可周围的士兵要么冷眼看戏,要么干脆走开。9月10日,他终于断气,尸体被扔在蒙罗维亚一家医院,围观的人又是骂又是叫。 这死法不是意外,是他十年暴政攒下的债。老百姓恨他,反叛军恨他,连曾经支持他的人都翻脸。他的惨死成了暴政的象征,也给利比里亚开了个更乱的头。 多伊死了,利比里亚没好起来,反而更糟。内战从1990年打到1997年,泰勒和约翰逊为了抢地盘互相撕,蒙罗维亚满地弹痕,老百姓连水都喝不上。几万人死了,几十万人逃到邻国,经济彻底崩了。1997年泰勒靠选举上台,可他也没干啥好事,腐败照旧,冲突没停。2003年又一场内战把他赶下台,他跑去尼日利亚,后来被抓到海牙判了50年,关在英国监狱里。 直到2005年,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当总统,利比里亚才算喘口气。她是非洲第一位女总统,搞重建、修学校、恢复经济,2011年还拿了诺贝尔和平奖。国家慢慢稳下来,可那十几年留下的伤疤还在,多伊的教训也刻在历史里。 多伊的故事是个警钟。独裁者可能风光一时,但权力不是万能的,压榨老百姓、搞腐败,最后肯定翻车。他的死不是偶然,是民心尽失的必然。今天的领导者得明白,权力不是拿来作威作福的,得用在正地方,不然迟早自讨苦吃。利比里亚从血泪里爬出来,告诉我们和平多不容易,别让历史重演。
1990年,38岁的利比里亚总统多伊浑身赤裸地瘫坐在地上,他的耳朵已经被割掉,脸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5-20 14:53:4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