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山西第一美女被日军抓进炮楼。一晚上竟有50多个日军对她轮番凌辱,这让她痛不欲生,直到晚年,她才说出当年没寻死的真实原因。
侯冬娥,1921年生在山西盂县双表村,家里是普通农民。她从小长得好看,村里人都夸她“盖山西”,意思是山西找不出比她更美的姑娘。1936年,15岁的她听父母的话,嫁给了高庄村的李双喜。李双喜老实本分,虽然家里穷,日子倒也过得安稳。婚后,她生了一儿一女,生活虽然苦,但一家人互相依靠,也算有点盼头。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鬼子开始祸害中国,李双喜坐不住了,报名参军,临走时叮嘱侯冬娥照顾好家里。她一个女人,肩上扛起了养儿女和伺候公婆的重担。不仅如此,她还加入了共产党,干上了村里抗日救援会的主任,组织妇女做军衣、攒粮食,支援前线。村里人都佩服她,说她有胆量有担当。
可到了1941年,灾难来了。那天日军扫荡到高庄村,村长郭孟娃这家伙胆小怕事,眼看自己闺女要被抓,立马把侯冬娥卖了。日军冲进她家,把她从孩子身边拖走。她拼了命反抗,可日军威胁要杀全村人,还拿她孩子做筹码。她没办法,只能跟着走。那一刻,她心里肯定是崩溃的,但为了家人,她硬生生咽下了绝望。
到了炮楼,她被关进一间小屋子,从晚上到天亮,50多个日军轮番糟蹋她。那种折磨,不是人能想象的。身体被毁得不成样子,精神也快垮了。后来几个月,她还被反复虐待,想跑又跑不了,被抓回来就是一顿毒打。日军把她当物件使唤,直到她实在撑不住了,才让她家人拿钱赎人。家里拼凑了点钱,把她接回去,可女儿已经在她被抓时饿死了。这对她打击太大,但她没倒下,因为还有儿子和公婆要养。
谁知噩梦没完,日军又把她抓回去折腾,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她才彻底脱身。回到村里,她满心想着一家团圆,可等着她的却是冷眼。丈夫李双喜回来后,听说她的事,不但没安慰,反而嫌丢人,跟她离了婚,还带走了儿子,不让她见。村里人也不待见她了,以前夸她能干,现在背后骂她“脏”。那时候的社会就这样,受害者反倒背上骂名,她心里苦得没法说。
侯冬娥没地方去,后来又结了两次婚。第一次丈夫死了,第二次嫁了个残疾的王大治,俩人收养了个儿子。本以为日子能安稳,可养子长大后知道她的过去,也受不了闲言碎语,走了。她彻底成了孤家寡人,晚年住在破窑洞里,靠点小收入和好心人接济过活。
1982年,当地老师张双兵找到她,想记下她的故事。她起初死活不肯说,怕再被戳心窝子。可张双兵不放弃,她慢慢开了口,把那段屈辱抖了出来。1992年,71岁的她豁出去了,公开自己是慰安妇,想找日本政府讨个公道。张双兵帮她写了材料,递到日本大使馆,可没下文。1994年,她带着遗憾走了,没等到一句道歉。
说到她为啥没寻死,其实不难猜。她被抓时,儿子才几岁,公婆老得干不动活,她要是死了,这一家子怎么办?那时候自杀多容易,可她没那么干,就是怕家人没人管。她跟张双兵说过,每次想死,脑子里都是孩子的脸。她不是为自己活着,是为家人硬撑着。这种念头,苦是苦,可也真把她拉回来了。
再说她晚年为啥才讲出来,可能年轻时怕说破了更没人理她。那年代,女人被糟蹋了,谁敢大声嚷嚷?不被指指点点就不错了。她不说,是怕再受一轮伤。到了晚年,儿女没了,丈夫没了,她也没啥好顾忌了,想着死前把真相留下来,也算给自己个交代。她这辈子,太苦了,但也真挺硬气。
她的故事听着让人堵心,可也让人佩服。她不是英雄那种高大上的人,就是个普通农村妇女,硬生生扛下了那么多。她跟那些慰安妇姐妹一样,战争毁了她们,可她们没全被打倒。后来有些幸存者也站出来说话,多亏她开了个头。侯冬娥走了,可她的事提醒咱们,战争的账还没算清,正义不能忘。
其实想想,她那时候的选择也没啥大道理,就是最简单的那句“活下去”。为了家人,她忍了常人忍不了的痛。这种想法接地气,谁家没个牵挂呢?她没文化,也没啥大志向,可这份韧劲,比啥都真。换成现在人,可能早崩溃了,她却咬牙熬过来了。这不光是她一个人的故事,也是那时候多少中国女人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