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人凤下令枪决地下党朱君友,朱君友觉得自己死定了,于是,就将自己平时

文史记叙录 2025-05-19 15:12:46

1949年,毛人凤下令枪决地下党朱君友,朱君友觉得自己死定了,于是,就将自己平时穿的衣物全部送了人。没想到,在执行枪决的前一晚,他却被两个国民党的大特务给救走了。

“朱先生,请跟我们走。”听闻此言遭受万般折磨的朱君友缓缓抬头,便看到两个国民党制服特务站在牢房门口,其中一人右手按在腰间的枪套上,指节微微发白,仿佛随时准备拔枪。朱君友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

只见他缓慢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破旧,还沾着在前几日审讯时,留下干涸血迹的囚服,他环顾四周,牢房里其他同志沉默地看着他,眼神里没有恐惧,只有坚定。

“天冷,你留着。”刚准备出门的朱君友脚步一顿,随后转身脱下外套,轻轻递给身旁的年轻学生毛英才,毛英才嘴唇颤抖,最终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走廊的尽头,铁门吱呀作响,冷风裹挟着潮湿的霉味灌进来。朱君友被押着往前走。他想起三天前,毛人凤亲自签署的处决令,名单上三十六人,他是最后一个。特务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清理牢房,仿佛多留他们一刻都是累赘。

“朱先生,走快点。”身后的特务不耐烦地推了他一把。朱君友踉跄两步,抬头时,却看到监狱大门外,站着两个熟悉的身影,那是杨夷甫和徐季达。杨夷甫是他妻子的弟弟,而徐季达正是国民党特务头子徐中齐的心腹。

“你们!”朱君友喉咙发紧,一时间竟说不出话。

只见杨夷甫快步上前,压低声音:“姐夫,别出声,跟我们走。”随后他便迅速脱下自己的大衣,披在朱君友肩上,又往徐季达手里塞了一个沉甸甸的布包。徐季达掂了掂,嘴角扯出一丝冷笑:“杨少爷,下不为例。”

随后,朱君友被推上一辆黑色轿车,车门关上的瞬间,他听到监狱深处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和呵斥声。车子发动,碾过泥泞的路面,消失在夜色中。直到驶出几里地,杨夷甫才长舒一口气:“家里凑了十根金条,才让徐中齐松口。”

朱君友握紧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他想起牢房里那些同志,他们此刻还在等待死亡的降临。而自己,却因为家族的财富和关系,成了唯一的幸存者。

第二天,成都十二桥下,枪声整整响了一夜。三十六名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被秘密处决,鲜血染红了河岸的泥土。而朱君友,藏身在郊外的一间农舍里,听着远处隐约的枪响,泪流满面。

多年后,已是白发苍苍的朱君友站在十二桥烈士墓前,轻轻放下一束白菊。他低声说:“同志们,我替你们看到了新中国的太阳。”风吹过墓碑,仿佛传来遥远的回声。他抬起头,阳光正好,洒在这片他们曾为之流血的土地上。

只能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却总在某个转角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记。朱君友的幸存不是幸运,而是一面映照那个黑暗年代的镜子有人因信仰而慷慨赴死,有人因血脉而侥幸偷生。

当新中国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时,那些永远留在十二桥的英魂,用生命铺就了这条觉醒之路。今天的我们站在纪念碑前,触摸到的不仅是冰凉的碑石,更是一代代人用热血熔铸的民族脊梁……

对此您怎么看?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