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美海空军南海对峙,当时很多人都不明白,美军为什么要集体后撤,我军怎么

阿智通鉴 2025-05-19 11:35:22

2016年中美海空军南海对峙,当时很多人都不明白,美军为什么要集体后撤,我军怎么就夺取了南海制海权。现在看了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就明白了。   先看个关键细节:2025年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用霹雳15在190公里外击落印度“阵风”战机,而印度捡到的导弹残骸显示,这些霹雳15都是2015年出厂的。这说明啥?霹雳15在2016年就已经具备实战能力,而且射程远超当时美军主流的AIM-120D导弹(射程约180公里)。更狠的是,霹雳15用的是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能在更远距离锁定目标,抗干扰能力甩美军导弹一条街。   再把时间线拉回2016年。美军当时在南海部署的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机,用的是AN/APG-79雷达,探测距离只有150公里,搭配的AIM-120D导弹射程勉强摸到180公里。而我军在南海岛礁部署的歼10B战机,搭配空警500预警机,能提前470公里发现美军机群。空警500把目标数据实时传给歼10B,后者发射霹雳15直接在200公里外发起攻击——这意味着美军战机还没看到我军影子,就已经进入霹雳15的射程了。   更要命的是,我军在南海岛礁部署了红旗9B防空导弹,射程覆盖整个黄岩岛周边300公里。美军航母战斗群的FA-18战机要是想靠近,首先得突破红旗9B的防空网。而红旗9B的雷达能同时跟踪100个目标,指挥导弹拦截其中50个,美军战机就算侥幸突防,也得面对霹雳15的迎头痛击。   这种体系化的压制,让美军彻底慌了神。2016年7月仲裁结果公布当晚,美军两个航母战斗群突然静默,连夜后撤。为啥?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F/A-18在霹雳15面前根本没有还手之力。要是真打起来,美军战机可能还没进入射程就被击落,交换比会难看到“砸牌子”的程度。   更关键的是,我军当时已经形成了“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东风-21D和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随时待命,能把美军航母变成“海上活靶子”。轰-6K携带的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覆盖整个南海,美军航母就算后撤到第二岛链,也逃不出打击范围。这种“不对称优势”让美军明白,在南海动武的代价他们根本承担不起。   说白了,2016年的对峙本质上是一场“技术代差”的较量。霹雳15的超远射程、空警500的预警能力、红旗9B的防空网,再加上东风导弹的威慑,让美军意识到自己的“航母优势”在南海已经行不通了。这一仗后,美军不得不重新调整战略,把航母战斗群后撤到2000公里外的太平洋,而中国则通过黄岩岛机场建设等后续动作,一步步巩固了南海制海权。   这场对峙也印证了一个道理:现代战争不是单靠航母和战机数量就能赢的,体系化的作战能力和关键技术的突破,才是决定胜负的核心。霹雳15的横空出世,不仅让美军尝到了苦头,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军事科技领域的弯道超车能力。现在回头看,2016年的南海对峙,其实是中国从“近海防御”转向“远洋攻防”的关键转折点。

0 阅读:0
阿智通鉴

阿智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