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周总理一行人为纪念孙中山先生90周年的诞辰,前往碧云寺祭拜孙中山的衣

趣叭叭呀 2025-05-14 14:50:50

1956年,周总理一行人为纪念孙中山先生90周年的诞辰,前往碧云寺祭拜孙中山的衣冠冢,可到了碧云寺门口,周总理却被一名头发花白的老者拦住了去路,老者自称是孙中山先生陵墓的守灵人,随后对周总理说道:20年没给我发过饷了......

  “是周总理吗?”周总理向着声音的源头看去,只见,一名头发花白的老人拄着拐杖正缓缓的朝着自己走来。

  经过交谈,周总理得知这名老人竟然是孙中山先生的守灵人。

  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在南京,而碧云寺这座墓只是衣冠冢。周总理也感到奇怪,为什么要为一座空无一人的衣冠冢守几十年的陵。

  于是周总理便向老人问道:“既然你之前在这里守了那么多年灵,国民政府每个月给了你多少工资?”

  老人无奈的笑了笑:“从日本人占领北京那年算起,二十年的时间一分钱没给我发过。”

  周总理感到十分不解,二十年的时间都没有拿到过工资,那为什么这名老人还要守灵?

  老人名叫谭惠全,在清末时期为了推翻腐朽的满清政府和孙中山先生一起闹革命,也是同盟会的一份子。

  和其他文邹邹的同盟会成员不一样的是,谭惠全是个习武之人,从中国到日本再到美国檀香山,只要是孙中山先生出现的公共场合,为了保护孙中山的安全,谭惠全始终伴随在他的身边,到了后面也成了孙中山近卫队的支队长。

  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灵柩暂置于碧云寺。直到1929年才将遗体葬在了南京的中山陵,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民国政府也在碧云寺也为孙中山修建了一处衣冠冢。

  起初,在碧云寺为孙中山守灵的人有很多,但面对连年的军阀战乱,为了保命纷纷离开碧云寺,带着妻儿归隐了山林。

  最后只剩下谭惠全一人在此为孙中山守灵,就是因为早年谭惠全的出身贫寒,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是孙中山先生向他伸出了援手。谭惠全虽然是个粗人,但是最看重“情义”二字。

  用他的话说,如果没有当年孙中山先生,可能自己早就死在战乱中了。所以即便只剩下自己,他也会继续为孙中山先生守灵。

  虽然只剩下自己,但是因为只剩下一个人的原因,国民政府发给谭惠全的工资也不算少。

    知道1937年,随着日寇突破长城防线,无险可受的情况下,面对日军的进攻中国军队在前线节节败退,北京也随之落入到日本人的手里。

  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国民政府的势力已经撤离了北京,日本人来了之后自然不会给谭惠全发工资,所以在日本占领北京八年的时间里谭惠全一分钱工资没有拿到过。

  甚至那时候日本人还想要前来捣毁孙中山的衣冠冢,还是谭惠全说尽了好话才使得陵墓免遭破坏。

  除此之外,因为没有经费的原因就连陵墓的修缮费用都是谭惠全自掏腰包。

  1945年,日本战败离开中国,孙中山之子孙科第一时间了解到了谭惠全这八年来遭遇的窘境,连忙向当时的北京市长写去一封信,将谭惠全这些年的损失都给补全。

  然而孙科这封信寄了出去却再也没了后话,所以之后国民政府也一直没有给谭惠全发工资。

    虽然后来新中国成立后,谭惠全又在北京的园林部门谋得了一份工作,这才有了工资。

  但是这么多年以来,已经八十多岁的谭惠全还是会在自己没事的时候来碧云寺为孙中山先生守灵。

  周总理在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问道:“当年国民政府一个月给你多少工资?”

  谭惠全说自己那时候一个月60块大洋。

  这在当时可真不是一笔小数目了,在民国时期中学老师的工资一个月才30大洋,60块大洋够一家人花很久了。

  这次和周总理的一面之缘后,谭惠全在后来发工资的时候总发现自己的工资竟然比之前涨了60块钱。

  这是周总理授意的。

  孙中山是中华民族的革命先驱,而谭惠全在那么多年没发过工资的情况下,还将自己的大半辈子都付出在了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上,可见他对孙中山先生是何等的尊敬。

  虽然那个时候中国人每个月的平均工资是20块钱,但这每个月多的60块钱,对于谭惠全那20年的岁月来说,不算多。  

0 阅读:125

猜你喜欢

趣叭叭呀

趣叭叭呀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