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年9月,寇准死在了雷州。其妻上书朝廷,想把寇准的灵柩运回老家。刘娥随即批准了,但她却耍了一个小心眼。 曾经的一代名臣,曾经的寇青天,死后却连买一口棺材都买不起。他是宋太宗时期,敢在皇帝拂袖而去时“扯衣谏君”之人,是敢死拽着太宗衣袖将帝王拉回龙椅上听谏之人,被太宗称之为“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 然而他的一生到底是最后走到了“曾为深冤无处雪,长年江上哭青春。平林雨歇残阳后,愁杀天涯去国人。”的地步。 檀州之战,寇准力排众议,坚持主战的他将宋真宗强行带去,让其御驾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故而大败辽军,辽军的统帅萧挞凛也被床子弩射杀,冗官冗兵冗费的宋朝终于洗刷了曾经的耻辱。 而寇准的声望到达了极点,他虽是一代名臣,然而倒有两点不足,一是颇为自负,二在用人方面颇有不妥。 某次跟寇准关系变差的王钦若在与宋真宗谈论时,故意说“陛下闻博乎?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陛下,寇准之孤注也,斯亦危矣。”,这一句话让宋真宗渐生疑窦,自此开始疏远寇准,不久后便被流放。 后来的10多年间,寇准一直在地方任职,再未回朝廷,直到1019年在王旦的举荐下,才再次回到开封出任宰相,朝中的局势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寇准等人选择支持皇太子,还曾向皇帝建议“皇太子人所属望,愿陛下思宗庙之重,传以神器,择方正大臣为羽翼。丁谓、钱惟演,佞人也,不可以辅少主”。而丁谓等人也不甘示弱,支持皇后刘娥,想通过扶持刘娥打压寇准。 虽寇准等人想让太子监国,他们辅佐政务,让朝政清明,然而刘娥等人先下手为强,矫诏免去寇准宰相职务,将其调离朝廷,此后虽然宦官周怀政等想要发动发动事变,废掉刘娥,让太子监国,但消息走露,误被丁渭得知,故而怀政被杀,寇准被贬。 60多岁的寇准被发配到了雷州,此时他已不是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也不是有志匡扶国家的宰相,此时的他“秋末楚云端,行侵苔藓斑,愁肠不赴厌酒,病眼岂逢山。远路有时到,宦游无处闲。却思清渭北,烟柳掩柴关”,,满满的都是宦游人的情怀。 病重时,寇准让人去洛阳取来了宋太宗当年所赏赐的腰带,不久后在雷州病逝,奄奄一息时叮嘱妻子宋氏,将自己埋葬在老家山西,宋氏便上书朝廷,刘娥也应允了此事,给宋氏一笔盘缠,然而这笔盘缠远远不够,路到一半儿也没钱了,宋氏只能将寇准葬在半路,直到10年后,宋仁宗才让人将寇准尸骨挖出,送回故乡。 “曾为深冤无处雪,长年江上哭青春。平林雨歇残阳后,愁杀天涯去国人。” 参考资料: 《宋书》 《二十四史》
976年,宋太宗赵光义强行临幸小周后,然而小周后死命抵抗,甚至还咬了他一口,愤怒
【4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