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思过程 上联“日落西山霞光起”像一幅黄昏画卷——太阳沉到西山后,霞光如火焰般铺开,充满动态感。下联得接一个夜晚的对应景象,还要和“日落”“西山”“霞光”形成工整对仗。 “日落”是主谓结构,对“月升”(同样主谓,时间从黄昏过渡到夜晚);“西山”是方位+自然物,对“东海”(方位“东”对“西”,“海”对“山”,都是大场景);“霞光起”是主谓短语,“起”是动态,下联用“波光摇”(“波光”对“霞光”,都是光线反射的景象,“摇”对“起”,一个是霞光升腾,一个是波光晃动,都带动感)。数字和结构上,“一落一升”“一山一海”“一霞光一波光”,像打拍子一样整齐,平仄也顺:上联“仄仄平平平平仄”,下联“仄平平仄平平平”,结尾“摇”是平声,读起来声调上扬,和霞光的热烈、波光的灵动搭得上。 二、赏析 这对联像给天空和大海换了套“灯光”:上联是太阳下班,西山被霞光染成橘子色,连空气都跟着发烫;下联马上轮到月亮上班,东海的波光被月光摇成碎银,凉丝丝的晚风好像都能从字里钻出来。 “日落”和“月升”像一对接力的伙伴,一个收走白天的热闹,一个捧出夜晚的温柔;“西山”和“东海”拉开了空间的跨度,西边的山刚披上霞衣,东边的海又亮起“月光灯”,一西一东,把天地的辽阔感全撑起来了。“霞光起”和“波光摇”特别有画面细节——霞光像是“轰”地烧起来,波光则是“哗啦哗啦”地晃,一个热烈一个轻柔,凑在一起就像黄昏和夜晚在聊天,前半句的暖色调和后半句的冷色调碰一碰,反而让整个画面更有层次了,读着像在看一场自然的灯光秀,热热闹闹又清清爽爽。
一、构思过程 上联“日落西山霞光起”像一幅黄昏画卷——太阳沉到西山后,霞光如火
甘木讲历史
2025-05-12 18:31:40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