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想通过天津港往美国卖稀土,低价租用50年,催中国加急建设。蒙古这个国家想跟美国做稀土生意,但他们没有港口,便希望能租用我们的天津港,甚至连租金都不愿意多付,那么,我们会是什么态度呢? 蒙古的算盘打得响,2023年与美国签下3100万吨稀土大单,转头就找中国要“跳板”。他们瞄准天津港10万平方米地块,要求50年超长租期,租金还要对标二十年前的标准。更耐人寻味的是,乌兰巴托市长今年初带着施工图纸访华,提议“中方出钱建港口,蒙方负责运营”。这种既要借道又要压价的策略,像极了拿着别人的梯子翻墙摘果子。 美国的焦虑才是这场博弈的推手。中国控制着全球60%稀土产量和85%加工能力,过去五年对美稀土出口量下降43%。五角大楼2024年报告显示,F-35战斗机生产线因稀土短缺被迫减产,这才有了白宫特使三顾乌兰巴托的戏码。但美国人忘了,从蒙古矿山到德州工厂隔着18000公里陆海运输链,其中最关键的中转枢纽捏在中国手里。 天津港的集装箱码头此刻成了地缘政治的测温仪。十多年前中蒙约定在此建设物流中心,当时规划的年吞吐量是200万吨,结果蒙方资金迟迟不到位,项目荒废成露天停车场。如今美国订单催生的急迫感,反而暴露了蒙古基建能力的短板——其境内铁路密度仅为中国的1/15,从矿区到中蒙边境的公路还是砂石路面。 中国的冷静应对藏着多重考量。渤海湾每天有300艘货轮进出,天津港去年净利润破百亿,确实不缺蒙古这点租金。但放任美国势力渗透北方邻国,可能引发“北疆版马六甲困局”。更现实的担忧在于稀土定价权,若蒙古矿石经中国港口低价倾销,可能冲击国内刚成型的稀土战略储备体系。 谈判桌上的拉锯战暗流涌动。蒙方谈判代表反复强调“第三邻国”战略,中方则搬出《国际海运条例》第28条——外国租用港口需缴纳口岸建设费。知情人士透露,中国要求租金按当前市价70%支付,且物流中心必须由中方控股,这些条件让乌兰巴托方面在会议室摔了三次茶杯。 地缘专家指出破局关键在运输网络重构。中俄蒙经济走廊规划中的“草原之路”铁路若建成,蒙古矿石可经二连浩特直通天津港,运输成本比现有路线降低40%。但俄乌冲突导致项目延期,蒙古又拒绝中资企业参与矿场建设,这种既要又要的心态让合作陷入死循环。 渤海湾的潮水每天冲刷着天津港堤岸,蒙古运矿车的轰鸣声似乎已隐约可闻。当美国商务部把3100万吨稀土列入2025年战略物资清单时,这场关于港口租赁的谈判早已超越商业范畴——它既是陆权与海权的碰撞,也是资源民族主义与全球化供应链的较量。中国手握港口钥匙,现在要看这把钥匙能打开多宽的机遇之门,又能锁住多重的风险之锁。
蒙古想通过天津港往美国卖稀土,低价租用50年,催中国加急建设。蒙古这个国家想跟美
苍鹰展翅霸苍穹
2025-05-07 17:40:58
0
阅读: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