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印巴局势持续紧张之际,当地时间5月1日,双方在同一天举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印军的演习地点是靠近巴基斯坦沿海约85海里处的阿拉伯海域,参演兵力包括“维克兰特”号航母、驱逐舰、护卫舰、潜艇等舰艇,演习中还发射了“布拉莫斯”巡航导弹等远程反舰武器。印方称演习的目的是检验印度海军远距离精确打击能力,展示海上作战的优势。
而同一天,巴基斯坦方面也在旁遮普省杰赫勒姆镇野战射击训练场,以及东北部多地进行了代号为“锤击”的高强度军演,出动的兵力包括战机、坦克、火炮等武器装备。巴方称演习的目的是检验快速反应与协同作战能力,展现捍卫主权的决心。
在两军严重对峙、局势高度紧张之际,举行大规模军演很容易转变为战争行为。像俄乌冲突、以黎冲突爆发之前,对立双方都各自进行过军演。大规模军演实际上就是战前实战化训练的一个过程。按理说,国际社会的调停对抑制战争的爆发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有的国家在“拉偏架”,所以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在有关国家对危机的反应已经呈现出明显的“阵营化”趋势。
与美俄相比,中国在对待印巴危机上的立场和态度显然是比较公正的。在明确巴基斯坦是铁杆朋友和全天候战略伙伴的同时,呼吁印巴双方保持克制,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俄罗斯保持了战略模糊,一方面向印度出售了战机技术,另一方面默许向巴基斯坦提供了“道尔”-M2防空系统。俄罗斯的做法可能也能理解,因为俄罗斯现在最需要的是资金。 而美国则在明显地帮助一方、压制另一方。美国副总统万斯在访问印度期间承诺对印度坚定支持,并加速交付“铁穹”防空系统的零部件。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还片面要求巴方“配合调查”,巴方要注意维护好南亚的和平。
在联合国框架内,安理会五常正在对调查权问题展开激烈的博弈。巴基斯坦提议由中俄牵头成立国际调查组,但印度以司法主权不容干涉为由拒绝。中方倡议建立“克什米尔人道主义通道”,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争端,而美方则力主将事件定性为“跨境恐怖主义”。这不是对局势火上浇油吗? 巴基斯坦面临的压力还是不小的,但巴基斯坦的综合国力处于弱势,好在有一个真心的朋友相助。而印度的那个看上去的大“朋友”,历来对印度三心二意、利字当头,而且也远水解不了近渴。相信巴铁在这一次与宿敌的较量当中,能够扭转历史的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