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吉乌铁路开工!28年,整整一代人的三国工程,艰难而至!【中】 中吉乌铁路的投建模式是这样的: 中方负责中国境内段建设,乌方负责乌国境内段升级改造,中吉乌三方合资成立的中吉乌铁路有限公司,负责吉国境内段的融资、建设和运营工作。 中吉乌铁路有限公司三方股权占比如下: -中方:铁总下属中铁国际有限公司,持有股权51%; -吉方:吉国NC Kyrgyz Temir Jolu国企,持有股权24.5%; -乌方:乌国Temir Yollari股份公司,持有股权24.5%。 2024年12月20日,中吉乌铁路有限公司与吉国交通运输部签署了《中吉乌铁路设计、建设、融资、运营和维护投资协议》。在中吉乌铁路(吉国段)46.65亿美元的投资中【折约339亿元人民币】,我国提供一半的资金贷款(23.32亿美元),剩下的一半资金,由中吉乌三方铁路公司按各自股份占比自筹资金解决(中方11.89亿美元、吉乌各5.72亿美元)。 插图4:2024年12月,中吉乌铁路公司与吉国交通运输部签署铁路投资协议(图源卡巴尔通讯社,侵删) 从中吉乌铁路有限公司的股权占比来看,我国拥有了话语权。不过,在铁路轨距上,我国还是做了“让步”。 中吉乌铁路采用“准轨+宽轨”模式: -准轨段:喀什-吐尔尕特-马克马尔,长度381公里(我国境内段213公里,吉国境内段167.54公里),采用1435mm轨距。 -宽轨段:马克马尔-苏扎克-安集延,长度235公里(吉国境内段173公里,乌国境内段62公里),采用1520mm轨距。 准轨和宽轨的交汇处在吉国的马克马尔,吉方在此设立准轨&宽轨换装场,这就有了一笔不菲的换装业务收入。同时,依托换装场,吉国在马克马尔打造中国-中亚的内陆港,发展临港商贸和加工制造。 但话说回来,我国在轨距上的“让步”,其实是很大的“进步”。吉乌作为独联体成员,在铁路方面受制很多具有法律意义上的独联体约束制度。俄罗斯为了保持对中亚国家的铁路运输主导权,签署了多项铁路协定,比如《关于俄罗斯-中亚1520mm铁路合作统一原则声明》、《关于俄罗斯-中亚在1520mm空间发展物流潜力和多功能运输工艺的宣言》等等。通过中吉乌铁路,我国准轨标准延伸至中亚宽轨腹地,这本身就是一种标志性突破,也兼顾了俄方的感受。 插图5:中吉乌沿线节点规划图(图源网络,侵删) 根据已经获批的可研报告,中吉乌铁路(吉国段)是一条单线、内燃机车牵引的铁路(预留电气化条件),设计时速120公里,沿线设吐尔尕特口岸站、马克马尔换装站、贾拉拉巴德口岸站等20座车站,工期6年,顺利的话,能够在2031年建成通车。 单线、内燃驱动的技术参数看起来比较落后,但这主要是为了能够早点通车、早点运行、早点见效益。待通车之后,再一边运行,一边升级,这样的实施路径是比较务实的。 以上交待了中吉乌铁路的线路、经济技术参数、投建模式、轨距和工期节点,下面理一下中吉乌铁路的时间轴线。 1994-1995年,中吉乌铁路开始有了设想。 该设想的直接缘由,是我国当时宣布建设南疆铁路西延线(库尔勒-喀什段)。库喀段南疆铁路于1996年4月开工,1999年12月建成投运。 1997年4月,我国铁道部、吉国交通运输部、乌国Temir Yollari公司在塔什干签署《关于安集延-奥什-喀什铁路建设联合研究和项目前期工作的备忘录》,这是中吉乌铁路的第一份基础性文件。 当时,我方对中吉乌铁路的走线,倾向于从喀什经伊尔克什坦口岸出境,然后通过奥什到安集延。这条路线就是中吉乌铁路的南线方案。南线方案比北线方案(现在的路线)的路程更短,地质条件更好,投资也更少。为什么最终选取了北线方案?实质是基于吉国“北工南农”、“北世俗南保守”等综合情况的考虑,这点比较复杂,有兴趣者可参阅物流启示录的历史文章。 物流启示录注:目前,中吉乌公铁联运班列,主要走伊尔克什坦口岸,该口岸中吉乌公路连通三国,。中吉乌公路全长959公里,于2018年通车。 中吉乌三国虽然达成了共建跨境铁路的共识,但俄罗斯方面一直不同意。不同意的原因,核心是两点: 一是俄罗斯一直秉持亚欧大陆铁路运输的主导权,而中吉乌铁路绕开了亚欧第一、第二大陆桥,其担心中吉乌铁路成势后,会导致俄在亚欧通道和贸易的优势地位被边缘化。 二是俄罗斯一直视中亚地区为“安全后院”,而中吉乌铁路可能成为通往这个“安全后院”的门户,其担心中吉乌铁路贯通后,削弱俄在中亚传统势力范围的影响力。 因此,俄一直以独联体、集安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欧亚经济联盟来阻滞中吉乌铁路的修建。 转机始于2022年。 【见下篇,本文分三篇】
高铁上,一位精神小伙的后面伸出一只脚丫子,只见小伙并没有生气,更没有找她理论,而
【11评论】【10点赞】
怡然
普京“心眼子”太多。只有自己利益,不想让中国发展。
firefox110
净给老子搞小动作!老子把丹东出海口给你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