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28岁的女飞行员张连芳接到命令,前往西北执行绝密任务。临上飞机前,组织安排拍一张照片,她捋了捋头发,冲镜头笑了笑。那一刻,她知道这可能是遗照。 张连芳,1936年出生在东北一个普通家庭,家里条件不好,冬天屋里漏风,夏天屋顶漏雨。小时候,她就特别好学,晚上点着油灯看书看到半夜。高中那年,空军来学校招人,她看到宣传单上飞机冲破云霄的图案,心里就种下了个念头——我要飞。1956年,她考进了江苏徐州空军航空预备学校,体检、考核一关关过下来,愣是凭着毅力挤进了航校。 训练可不轻松,每天早上五公里跑步,汗水把衣服浸透,举沙袋练臂力,手上磨出厚茧。为了练眼力,她拿弹弓打远处的树枝,硬是练到百发百中。她选了领航专业,课堂上算航线,手指在计算尺上滑来滑去,笔记本记满公式。实操时,她盯着罗盘报方位,声音清楚又稳当。1959年毕业,她被分到郑州空军运输机部队,开飞机时眼睛扫着仪表盘,手握无线电罗盘,飞得稳稳当当。 张连芳不是一上来就接绝密任务的。她1960年就参加过一次紧急物资运输,飞机在暴风雨里晃得厉害,她紧握计算尺调整航向,把物资送到灾区,拿了个三等功。1963年,她又在大兴安岭森林火灾里飞侦察任务,浓烟挡住视线,她靠脑子里的地标带着飞机低空飞,给地面灭火指路。这些经历让她技术越来越硬,也攒下了胆量和经验。 10月16日,原子弹炸了,震得地动山摇。她趴在战壕里看着火球,半小时后就得起飞。起飞前,有人扛着相机来说拍张照片留念。她站飞机旁边,整理了下头发,笑了笑。那一刻,她心里明白,这照片可能是留给后人的。她飞进蘑菇云时,飞机抖得像要散架,仪表受辐射干扰乱转,她硬是靠计算尺和经验调整航线,冲出去后带着样本安全落地。 任务完成后,张连芳身体出了问题。头发大把掉,身体老觉得没劲儿。她被送到北京301医院,住了几周,医生开了药,让她好好恢复。可她没闲着,每天早上还去医院院子里慢跑,脚步踩得稳稳的。1965年,她又自愿飞了一次核试验任务,这次是空投原子弹。她沿着云团边缘飞,飞机在乱流里晃,她盯着导航盘,手指调得飞快,落地后看着样本被装上车,尘土扬在她脚边。 张连芳在空军干了28年,飞了快4000小时。她不光飞核试验任务,还飞过森林灭火,在浓烟里俯冲,也飞过搜救,在南海找遇险渔民。她的飞行日志记了厚厚一本,每页字迹工整,边角都磨破了。这些任务里,她技术扎实,胆子也大,从没退过缩。 1990年,张连芳退役,搬到武汉住在一间简单公寓里。墙上挂着她穿飞行服的照片,日子过得安静。2023年,她把军功章、飞行夹克和战备包捐给了湖北革命军事馆。2024年,88岁的她在央视采访里回忆往事,声音平稳,手放膝盖上。她留下的东西在博物馆里,向大家讲着她的故事。 张连芳的故事让人震撼。她明知任务危险,还能笑着面对镜头,飞完一次还不算,又接着飞。她身体受了辐射的伤,却没抱怨,退役后也不张扬。这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英雄形象,而是实打实的普通人,用勇气和责任扛起了那个年代的重担。她的选择,可能是觉得国家需要她,人民需要她,这种信念让她挺过了一切。 参考资料
1964年,28岁的女飞行员张连芳接到命令,前往西北执行绝密任务。临上飞机前,组
心灵牧歌集
2025-04-29 17:47: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