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83岁的郭沫若去世,仅仅八个月后,他的妻子于立群选择自杀结束生命!这

心灵牧歌集 2025-04-29 17:23:09

1978年,83岁的郭沫若去世,仅仅八个月后,他的妻子于立群选择自杀结束生命!这桩悲剧像一颗石子丢进平静的湖面,激起无数涟漪。 说起郭沫若,普通人眼里,他就是写诗、研究甲骨文,挺有文化的那种。可要是稍微了解一下他的人生,就会发现,这家伙在情感上真不咋地。才子嘛,往往风流,他也不例外。郭沫若一生女人缘不少,但处理感情的方式,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他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渣男”,但也绝对算不上负责。他的婚姻和感情纠葛,简直就是一出复杂的大戏,而于立群,就是这场戏里最悲情的那一个。 于立群和郭沫若的缘分,始于1937年。那时候,郭沫若刚从日本回国,抗日战争正打得热火朝天。于立群是个年轻有为的文艺工作者,崇拜郭沫若的才华,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1938年,他们结了婚,之后生了四个孩子。表面上看,这段婚姻挺美满的,但实际上,于立群的日子并不好过。郭沫若在外头名气大,应酬多,身边从来不缺仰慕者。于立群呢,既要照顾家庭,还要忍受丈夫的风流韵事,心里的苦可想而知。 她不是没想过离开,但那个年代,离婚对女人来说是天大的事,更何况她还带着几个孩子。于立群选择了忍耐,把委屈都咽下去。她不是软弱,而是没办法。她把郭沫若当成生命里最重要的那个人,可郭沫若的心,似乎从来没完全属于她一个人。 要说郭沫若的情感生活,那真是乱得像一团麻。除了于立群,他还有过好几个女人。比如早年的张琼华,那是他的原配妻子,两人结婚是家里安排的,后来郭沫若嫌弃她没文化,跑去日本了,留下张琼华守活寡几十年。再比如日本的佐藤富子,跟郭沫若同居多年,生了五个孩子,但最后也没能名正言顺。这些女人,都在郭沫若生命里留下了痕迹,可他似乎从没真正为谁停下脚步。 于立群多半是知道的。她不是傻子,但她选择了沉默。有人说她是爱得太深,有人说她是没办法,只能认命。不管怎样,这些事在她心里,肯定是扎了根的刺。郭沫若的风流债,于立群全都替他背着,可她得到的回报是什么呢?是丈夫去世后,独自面对的孤单和绝望。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因病去世,享年83岁。那时候,他已经是文化界的泰斗,身后留下的名声响当当。可对于立群来说,丈夫的死却像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郭沫若活着的时候,她还能有个依靠,哪怕这依靠并不牢靠。可他一走,她的世界彻底塌了。 接下来的八个月,于立群过得有多难,外人很难想象。孩子都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没人能真正陪着她。她身体也不好,常年操劳加上精神压力,早把她熬得不成样子。更重要的是,郭沫若留下的那些争议,那些感情债,好像都落在了她一个人头上。 1979年2月22日,于立群在家中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没留下什么遗书,外界只能靠猜测去拼凑她的心路历程。有人说,她是抑郁症发作,毕竟丈夫去世对她打击太大。也有人说,她是受不了舆论压力,郭沫若的私生活被翻出来,她作为妻子,脸上无光。还有人猜,她是觉得自己活着没意思了,孩子大了,丈夫没了,她不知道还能为谁撑下去。 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归根结底,于立群的死,跟郭沫若脱不了干系。他活着的时候,没能给她足够的安全感和幸福;他死了,又把她一个人扔在风口浪尖上。她不是那种会跟人争辩的人,她只会把苦往心里咽,直到咽不下了,就自己了结了。 有人会说,那年代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郭沫若不算啥。可时代不是借口,他要是真有担当,就不会让于立群这么苦。才子风流可以,但不能拿别人的痛苦当垫脚石。他要是多点良心,多顾顾家人的感受,也许于立群不至于走到那一步。 才华和人品,真不是一回事。有的人书读得再多,文章写得再好,也不代表他就懂得怎么做人。于立群的死,是个悲剧,也是面镜子,照出了人性里那些复杂的东西。 参考资料 “抗战夫人”于立群:郭沫若病逝8个月后自缢身亡.人民网

0 阅读:0
心灵牧歌集

心灵牧歌集

心灵牧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