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初,中央决策出兵援朝,毛主席虽决心已下,但所遇阻力太大了,2日中

平南 2025-04-29 13:01:18

1950年10月初,中央决策出兵援朝,毛主席虽决心已下,但所遇阻力太大了,2日中央书记处会议上,与会者大多反对

1950年10月初,朝鲜战火烧到中国边境,美国飞机轰炸东北,毛主席决心出兵援朝,可这决定却差点胎死腹中。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反对声一片,大家担心国力不支、打不过美国。可毛主席为啥还是咬牙坚持?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开头打得顺风顺水,几乎要把南边统一了。可美国哪能眼睁睁看着?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战局立马翻盘。朝鲜人民军被打得节节败退,美军还不满足,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 更过分的是,美国飞机开始轰炸中国东北。丹东的房子被炸塌,边境老百姓死伤不少。这已经不是朝鲜的事了,分明是冲着中国来的。毛主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再不出手,国家安全就悬了。 1950年10月2日,中央书记处在中南海开会,讨论要不要出兵援朝。毛主席开门见山,说美国威胁太大,必须打。可这话一出,反对的声音就炸了锅。 有人说:“国家刚解放,经济烂摊子一堆,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打仗?”还有人担心:“美国有飞机坦克,我们拿步枪小米,能行吗?输了咋办?”甚至有人觉得:“朝鲜打仗,跟咱们关系不大,犯不着蹚浑水。”

这些顾虑不是没道理。新中国刚成立一年,国内还乱着,国民党残兵没清完,台湾那边虎视眈眈。跟美国开战,风险不是一般的大。 毛主席听着这些反对意见,眉头皱得死紧。他心里明白,大家怕的是实情,可他更清楚,不能让美国在朝鲜站稳脚跟。他站起身,语气坚定:“美国占了朝鲜,下一步就是咱们东北。飞机都炸到家门口了,还能忍?” 他抛出一句话:“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意思是,现在不打,美国以后会更嚣张,到时候中国就真没翻身机会了。毛主席不是瞎逞强,他算过账:美国刚打完二战,兵力分散,朝鲜地形复杂,只要中国咬牙顶住,未必没胜算。 就在会议僵持不下时,彭德怀元帅站了出来。他粗声粗气地说:“美国这是欺负到头上了,不打就等着挨收拾!”彭德怀打过无数硬仗,他支持毛主席,认为这仗不只是帮朝鲜,更是保中国。

有了彭德怀的力挺,毛主席底气更足。他开始逐一分析:美国远在太平洋,补给线长;中国靠着朝鲜,后勤有保障;志愿军拼意志,能打硬仗。慢慢地,反对的声音小了下去。 10月2日深夜,会议终于有了结果:中国出兵援朝。毛主席亲自点将,选了彭德怀带兵。这位老将不负众望,10月19日就带着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战场上,志愿军条件苦得要命。冬天零下几十度,战士们穿单衣,吃冻土豆,武器就是步枪加手榴弹。可他们硬是跟美军拼上了。在上甘岭、在长津湖,一次次血战把敌人打得没脾气。 这场仗打了三年,1953年7月27日,中美在板门店签了停战协议。中国赢了,代价却不小。志愿军伤亡惨重,后方老百姓也勒紧裤带支援前线。可这场胜利值了:美国不敢再小瞧中国,新中国站稳了脚跟,国际地位蹭蹭往上涨。 毛主席的决策起了大作用。他看准了局势,也赌对了时机。抗美援朝不光是军事上的胜仗,更是民族信心的一次爆发。

0 阅读:100
平南

平南

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