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徐志摩专程赶到东北,对刚生下女儿的林徽因说:“跟我走吧。”林徽因有些心动,愧疚地看向丈夫梁思成。梁思成忍痛道:“跟他去吧。”看着嗷嗷待哺的幼女,林徽因陷入两难…… 虽然徐志摩已经再婚娶了陆小曼,但他对林徽因的感情一直都在,此时才会迫切想要带她离开。 林徽因何尝不明白,此时跟徐志摩走,是最好的选择。可她到底舍不得。 回想2年前,她决定到东北这片苦寒之地来,是满怀爱国理想的。 2年前,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学成归国,摆在他们面前的有2条路: 第一,到清华大学任教,环境舒适,待遇优厚; 第二,到东北大学任教,气候严寒,工作艰辛。 林徽因认为,有志气的青年,总应该往吃苦的路上走。于是和梁思成一起来到东北大学,亲手创办中国第一个建筑系。 培养我们自己的建筑人才,守护我们的建筑历史,不再让外国人看不起!这是林徽因当时立下的报国之志。 然而,尽管下了莫大的决心,东北的严寒,还是超过林徽因的身体承受范围。不久,她感染上肺结核,这个病症后来甚至夺走了她的生命。 在东北大学,林徽因一边忍受病痛折磨,一边进行繁忙的教学工作,身体越来越虚弱。 据传,林徽因百忙之中,还要应付“好色”的张学良。 张学良是当时东北大学的校长,因钦慕林徽因的才情,多次邀请她担任他的私人家庭教师。 林徽因不堪其扰,回家和梁思成商量对策。 夫妻俩都知道,离开东北大学,才能彻底摆脱张学良。但一想到建筑系的学生们,以及中国建筑的未来,他们都舍不得离开,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好在,磨难之余,生活也给了林徽因不期而遇的惊喜。 那就是女儿梁再冰的出生。 初为人母的喜悦,让林徽因暂时忘记了身体的病痛,和外界的纷纷扰扰。她看向女儿的眼神,充满了母性光辉,她恨不能将所有的爱倾注给女儿。 可命运的多变,总是让人措手不及。 1931年,沈阳陷入战火之中,林徽因的日子更难熬了。 动荡之下,医院停开,药店关闭,林徽因的肺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几乎整夜整夜地咳。 那时,徐志摩专程赶到东北,看到林徽因已经瘦成纸片人,立马提出要带她回北平休养。 梁思成心疼妻子,也劝她先离开。 林徽因犹豫不决。 一方面,林徽因想带女儿离开沈阳,远离战火;另一方面,她又舍不得放弃建筑系的教学工作。 直到后来,林徽因的身体再也支持不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加上战火逼进,时刻威胁着生命安全,林徽因才终于决定带女儿离开。 林徽因这一走,再也没有回过东北。 虽然林徽因在东北大学只待了短短2年,但她所做的贡献影响深远。 在她的学生中,走出了一批卓有成就的建筑学者和大师。她设计的“白山黑水”校徽,也一直成为东北大学的标志,甚至作为整个东北的关键词。 值得一提的是,林徽因离开东北后,肺病再也没有好起来过,可她追寻中国建筑艺术的脚步却从未停歇。 抗日战争期间,林徽因和梁思成冒着战火,走遍中国15个省,徒步深入穷乡僻壤,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 其中,五台山佛光寺、河北赵州桥、山西应县木塔等,正是由于他们的考察,才得以被国人乃至全世界认识。 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八宝山公墓的设计。她也曾为了保护北京古城墙不被拆出,拖着病体四处奔波请求支持…… 仿佛是天意的抓弄,这样一位志存高远的才女,偏偏有一副多病的身躯。 1955年,林徽因在北京病逝,年仅51岁。 林徽因把短暂的一生,全都献给中国建筑事业。然而今天人们提起林徽因,想到的往往是她和徐志摩、金岳霖等男子之间,那些真假难辨的八卦轶事,甚至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她是我国第一位女建筑师。 林徽因把最好的年华献给祖国,她保护下无数中国古文物古建筑,她不顾个人安危,始终心系国家命运。中国建筑艺术的长卷里,已深深刻下这个光辉的名字——林徽因。
1925年,陆小曼趁丈夫出差,和徐志摩愉快地发生关系。不料转嫁徐志摩后,一同房她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