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死后的5个高级待遇,一般人享有不了,万古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去世后,社会各

瑶光映心曲 2025-05-22 20:53:48

林徽因死后的5个高级待遇,一般人享有不了,万古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去世后,社会各界对她的悼念规格之高,在当时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这五项待遇,每一项都带着她生前贡献的重量,也反映了那个年代对她才华的认可。下面逐一拆解。 1955年4月2日,林徽因去世第二天,《北京日报》就登了她的讣告。这可不是随便谁死了都能上的。那时候,报纸资源紧张,能上头版还带黑框的,多半是对国家有大贡献的人。讣告里详细写了她的生平,从建筑学研究到国徽设计,再到教育事业,字字句句都是对她成就的肯定。这待遇在当时可是稀罕货,普通人哪有这机会让主流媒体这么郑重其事地报道啊。 更牛的是,63年后,2018年,《纽约时报》还补发了一篇讣告,标题是“一位被遗忘的东方建筑师”。这篇报道回顾了她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的作用,把她的影响力又推向了国际。国内学术圈看到后讨论得热火朝天,很多人感慨:林徽因的影响力,真是穿越时空了。 彭真,1951到1966年当北京市长,是个大人物。他和林徽因生前在古建筑保护上没少掰扯。1949年北京城市规划会上,林徽因为了保住古牌楼,跟彭真争得面红耳赤。她觉得这些老建筑是北京的魂儿,拆了就没根了。彭真当时没完全同意她的意见,但对她的态度印象深刻。林徽因去世后,彭真亲自挑了白菊花圈送到灵堂。这事儿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挺罕见,一个市长能放下分歧,给她这份尊重,说明林徽因的坚持和才华真打动人了。 听说彭真还让人送了稻香村的糕点到清华园,算是对她家人的关怀。这细节虽小,但透着人情味儿,也让人觉得这份悼念不只是官面上的。 林徽因的治丧委员会不是随便凑数的,13个成员全是学术大咖。比如她丈夫梁思成、哲学家金岳霖、北大校长周培源,还有张奚若、钱端升、钱伟长这些响当当的名字。这阵容在当时绝对是顶配,普通人去世哪能请来这么多重量级人物操办后事啊。 这个委员会的组成,反映了林徽因在学术圈的地位。她不光是建筑师,还跟这些学者有深厚交情。梁思成是她的人生搭档,金岳霖是她的知己,周培源的女儿周如枚1955年刚嫁给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亲家关系也拉近了距离。这些人聚在一起,不只是悼念,更是表达对她学术贡献的敬意。 八宝山革命公墓不是谁都能进的,那是给革命烈士和重要人物准备的地方,安葬资格得严格审批。林徽因去世后,她的骨灰能安放在这儿,没人提出异议,可见她的贡献有多被认可。 特别有意思的是,1950年她还参与设计了八宝山骨灰堂的通风系统,用了双层通风窗,让光线和空气都能进来。她当时跟梁思成说,这里的灵魂得呼吸四季的风。结果1955年她去世,骨灰就放进了自己设计的地方。这事儿听起来挺感慨的,她的才华到最后都跟自己的归宿连上了。 林徽因的墓碑用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试刻样品,汉白玉材质,上面刻着“试刻第三版1952.4”和“建筑师林徽因”。1952年,她参与纪念碑底座纹样设计,画了唐代卷草纹,融入牡丹、荷花、菊花这些元素,寓意生生不息。那时候她身体已经很差了,但还在坚持工作。这块试刻石碑本来是备选方案,她去世后被拿来做了墓碑,周围还刻了她设计的花圈浮雕。这墓碑不光是纪念她,也是她设计理念的延续,挺有象征意义的。 林徽因走了,但她的影响没断。梁思成后来出了《中国建筑史》,里面用了不少她的笔记。儿子梁从诫1993年搞了个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继承了父母的精神。金岳霖终身未娶,晚年把她的书信捐给了清华。 2018年《纽约时报》的讣告,2024年宾大追授她建筑学士学位,都是对她才华的补认。2019年清华师生去八宝山扫墓,发现她设计的通风系统还在用,挺感慨的。她的设计和诗,真的经得起时间。

0 阅读:56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34

用户10xxx34

1
2025-05-22 23:55

一代才女!

猜你喜欢

瑶光映心曲

瑶光映心曲

不一样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爱快乐,爱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