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9岁的山东女义工被抽干了身体内的血液,随后放到196度的液氮中保存

亲姐姐的艾维 2025-04-27 12:59:38

2017年,49岁的山东女义工被抽干了身体内的血液,随后放到196度的液氮中保存,希望100年后能再次复活,现在是2025年,离2017年已过去8年,这位女义工怎样了? 2017年,山东济南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一位名叫展文莲的普通银行职员在肺癌晚期去世后,遗体被放入零下196度的液氮罐中进行冷冻保存。 这是中国首例人体全身冷冻案例,而做出这个决定的,正是与她相濡以沫二十五年的丈夫桂军民。 故事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说起,两个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长大的孩子——桂军民和展文莲,从初中同桌到高中同班,渐生情愫。 展文莲性格开朗,经常把自家带的馍馍分给家境贫寒的桂军民。少年少女的纯真感情,在操场上追逐打闹的嬉笑声里悄悄萌芽。 高中毕业后,展文莲随父母调回山东老家,这对小情侣开始了长达六年的书信往来。 1988年夏天,展文莲遭遇人生重大变故——父母遭遇车祸双亡,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弟妹。 当时在上海体院读书的桂军民连夜坐火车赶回山东,看到蜷缩在灵堂角落的展文莲时,这个身高一米八的汉子红了眼眶。他当即决定放弃上海的工作分配,陪着展文莲在商河县安了家。 婚后生活并不宽裕,两人挤在单位分的老旧宿舍里,每月工资大半用来供养三个弟妹上学。展文莲白天在印刷厂上班,晚上还要给弟妹补课。 桂军民在体校当教练,课余时间就蹬着三轮车帮人送货,最艰难的时候,夫妻俩连续三个月顿顿吃咸菜疙瘩,却硬是没让弟妹辍学。 日子渐渐有了起色,展文莲通过招考进入银行系统,桂军民也当上了副校长。2002年举家搬往济南时,两口子已经在市中心买了新房。 闲暇时展文莲最爱去福利院做义工,给孤寡老人包饺子、帮残疾儿童做康复训练。认识她的人都说,这夫妻俩把日子过成了教科书——丈夫儒雅体贴,妻子贤惠能干,儿子考上了重点大学。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2015年春天,展文莲在养老院帮忙时突然晕倒,检查结果让所有人措手不及——肺癌晚期,已转移至淋巴。 桂军民瞒着病情带妻子跑遍北京上海的大医院,得到的答复都是"最多半年时间"。这个从不信神的男人开始求神拜佛,甚至尝试民间偏方,就为给妻子多挣几天阳寿。 化疗带来的副作用让展文莲日渐消瘦,原本能连做五十个俯卧撑的运动健将,现在连拧毛巾都费劲。 但她总是笑着安慰病友:"你看我这不是挺好的吗?等出院了咱们一起去爬山。"只有桂军民知道,妻子半夜疼得咬破被角时,枕头都是湿的。 2016年冬天,癌细胞转移到脑部,看着病床上插满管子的妻子,桂军民从医生那里听说了人体冷冻技术。 这种将遗体在极低温环境下保存、期待未来医学进步后复活的设想,当时在国内还属于科研范畴。经过三个月反复咨询专家,桂军民颤抖着在同意书上签了字。 2017年5月8日凌晨四点,展文莲的心跳停止了。 等候多时的医疗团队立即进行血液置换和防冻剂灌注,经过55小时精密操作,她的遗体被安置在银丰生命科学院的液氮罐中。按照协议,至少要等到三十年后的2047年才能尝试解冻。 此后三年,桂军民的生活像被按下了暂停键,他每天去冷冻中心隔着玻璃和"沉睡"的妻子说话,把儿子结婚的视频放给罐体听,定期更换妻子生前最爱的百合花。 家里保持着展文莲住院前的模样,连她没织完的毛衣都原样摆在摇椅上。 转机出现在2020年秋天,桂军民因长期抑郁导致免疫力下降,两次突发心梗住院。在学生们劝说下,他尝试接触新的伴侣。 这事被媒体报道后,网上掀起轩然大波,有人痛骂他"人走茶凉",也有人理解"活着的人总要继续生活"。 面对争议,桂军民只说:"要是文莲能回来,我跪着给她解释都行。" 如今八年过去,64岁的桂军民依然每周去冷冻中心。他学会了用智能手机记录日常,说等妻子醒了要给她看5G时代的变化。 银丰研究院的专家透露,虽然全球已有近500例冷冻案例,但人类尚未掌握真正意义上的复活技术。这项耗资巨大的科研项目,更多是为医学发展积累数据。 这对夫妻的故事折射出科技与伦理的复杂交织,当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遭遇现代科技,当爱情承诺碰上漫长等待,每个选择都成了没有标准答案的难题。 或许正如桂军民常说的:"冷冻柜里留的是希望,柜子外头过的是日子。人活着,总得信点什么,又得做点什么。" (信息来源:荔枝新闻2017.8.13揭秘首例国内人体低温保存:给未来复活留下希望)

0 阅读:61
亲姐姐的艾维

亲姐姐的艾维

亲姐姐的艾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