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在台湾42年的我党地下工作者,伪装身份回到大陆。没想到到家后,却看到

亲姐姐的艾维 2025-04-29 11:40:50

1988年,在台湾42年的我党地下工作者,伪装身份回到大陆。没想到到家后,却看到一屋子的孩子,他疑惑地问道:“我42年没回来了,这些孩子是谁的。“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的中国大地硝烟未散,广西农村出身的谢汉光背着藤条箱站在基隆港码头。 这个刚从广西大学农学院毕业的年轻人,裤脚还沾着老家的红泥土,怀里揣着组织上给的新身份证明——林业局技术员。 他没想到这份差事会让自己在台湾岛上一呆就是四十年,更没想到四十二年后推开老家木门时,会看见满院子跑跳的娃娃们。 谢汉光打小就爱往田里钻,家里省吃俭用供他读书,在广西大学那会儿,他跟着农学教授搞试验田,顺带帮着进步师生传递过几次油印小报。 要说正经八百干情报工作,还是毕业后在柳州农场当技术员那阵子开始的。 那时候农场后院的仓库里常有人进进出出,谢汉光就负责把来取化肥的牛车轱辘底下塞情报。 1946年开春,组织上突然找他谈话,说要派个懂农学的同志去台湾潜伏。当时台湾刚结束日本殖民统治,岛内各方势力混杂,正需要有人打着农林考察的旗号开展工作。 新婚三个月的曹秀萍给丈夫收拾行李时,特意在棉袄夹层缝了个暗兜,这个梳着齐耳短发的姑娘是县小学教员,两人在进步读书会上认识。 临上船那天,曹秀萍把煮好的茶叶蛋塞进丈夫口袋,说家里有她照应。 谢汉光站在甲板上望着越来越小的海岸线,攥着兜里还温乎的鸡蛋,怎么也没想到再见到妻子时,两人都成了白发老人。 到了台湾的谢汉光白天跑山林搞测绘,晚上猫在宿舍抄写情报,他借着给农林所写报告的机会,把岛内驻军布防、物资调配的情况混在专业数据里传回大陆。 台北街头卖槟榔的阿婆、高雄渔港收网的船老大,都成了他的线人,这种日子持续到1950年春天,老蒋的保密局突然开始大搜捕。 那天谢汉光正要去邮局寄材料,半道看见街口设了卡子,转头就钻进小巷。后来他才知道,组织里出了叛徒,整个情报网被连锅端了。 逃进阿里山深处的谢汉光,在茶农老林家躲了半年,老林给他弄了张"叶依奎"的身份证,让他在山坳里开荒种茶。 这期间大陆那边正忙着抗美援朝,台湾海峡被军舰封锁得严实。谢汉光白天扛锄头,晚上就着煤油灯刻钢板,把台湾各地的民生状况写成报告,托跑船的偷偷带出去。 山里的日子过得慢,每年采茶季他都站在山顶往西边望,想着对岸的媳妇不知道还住不住老屋。 时间一晃到了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探亲的消息传进山里,已经六十七岁的谢汉光攥着那张泛黄的身份证,手指头直哆嗦。 他翻出藏在房梁缝里的党费证,连夜收拾包袱下山,基隆港的轮渡鸣笛时,这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子蹲在甲板上,抱着装茶叶的陶罐哭得像个孩子。 1988年开春,广西老家的土路上开来辆三轮摩托,谢汉光下车时差点被门槛绊倒,院子里晾衣服的老太太转过身,手里竹竿"啪嗒"掉在地上。 四间瓦房还是老样子,堂屋墙上糊着发黄的奖状,仔细看是孙子辈的"三好学生"。七八个娃娃围着石磨追跑打闹,最大的那个眉眼活脱脱像他年轻时候。 曹秀萍撩起围裙擦眼睛,说当年送走他三个月就查出有孕,儿子在特殊年月里吃过苦,后来当了公社农技员,前几年刚退休。 如今四世同堂,重孙子都会打酱油了,老两口坐在天井里剥毛豆,四十多年的光阴就着柴火灶煮成了粥。村里人听说谢家老头回来了,挤在院门口看稀奇。 有个后生嘀咕:"这老爷子真能耐,跑台湾当完特务还能全须全尾回来。"话没说完就被老辈人瞪了回去。 后来县里来人落实政策,谢汉光从樟木箱底翻出党费证和情报资料,组织上要给他补发工资,老头摆摆手说留着给村里修桥。 那些年他在台湾写的报告,后来被档案馆当宝贝收着,说是研究两岸关系的一手材料。村里小学请他去讲故事,孩子们最爱听他在山里躲搜查的段子。 有回孙子问他后不后悔,老爷子摸着党费证上褪色的红星,说人这辈子总得信点什么。 老两口最后的照片是在院门口拍的,曹秀萍穿着蓝布褂,谢汉光拄着拐棍。 照片里两人笑得满脸褶子,背后那棵老槐树还是谢汉光年轻时栽的。四十年风雨过去,树干上还留着当年刻的"光"字,只是笔画被岁月撑开了口子。 来源:梅州日报

0 阅读:0
亲姐姐的艾维

亲姐姐的艾维

亲姐姐的艾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