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毓群动力电池大会发言:
今天,我也想借此机会回应一下,最近大家比较关注的两个话题。
首先,关于全固态电池的进展。我们在全固态电池上,已经投入了7~8年的时间进行研究。
研发全固态电池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和化学体系的研究,其中最难的就是“固-固界面”的问题。
如果用数字1到9,表示固态电池的技术和制造成熟度,1是刚开始涉及这一领域,9是技术成熟,可以投入大规模生产。当前行业最高水平只到了4左右,只是做出了一些器件样品,进行一些实验验证。这些器件的使用,有很多边界条件,如要在6000个大气压下,才实现较高的低温性能等,这意味着这些器件还无法投入市场应用。
我们目前的研究进展也处在4左右,但是对比全世界的情况,我们的研究应该算是“领先一大步”,或者用英文说Second to none。
其次,关于动力电池的软包、方壳、圆柱等等,究竟哪种形式更好?这个问题,我想借用中国一句古话:“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才是君子的主要标准。“文”是指表面的形式,是外在的;而“质”是核心的本质,是内在的。文和质要互相协同,化学体系和包装形式,要互相协同、互相适应,那才能算是“文质彬彬”。
宁德时代内部有句话,叫“练好基本功,发挥想象力”。在此,我也想把这句话拿出来,与行业同道共勉!让我们扎扎实实地练好材料和化学体系的“基本功”,发挥创新前瞻的“想象力”,共创动力电池的高标准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