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因为新生儿血中高浓度的胆红素造成的,胆红素是一种橙黄色物质,是血红素

腾高说健康 2024-04-23 20:22:00

新生儿黄疸是因为新生儿血中高浓度的胆红素造成的,胆红素是一种橙黄色物质,是血红素代谢的产物,在肝脏中被吸收后,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如果新生儿的肝脏没有发育到足够排除血液中胆红素的程度,就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白眼球发黄。 在母体内,胎盘起到清除胆红素的作用。出生后,这项功能就由肝脏来执行,交接期间因为肝脏不能有效地清除胆红素,就会出现黄疸,这种情况叫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到4天出现,很多新生儿都有这种黄疸,是最常见的新生儿黄疸。大多数情况不会造成任何问题,黄疸在2周内消失。 母乳喂养也会引起黄疸,这类黄疸同样是无害的。其一是母乳喂养黄疸,发生在出生第一周,这是因为喂养不得当或母亲的母乳不足引起的,比例占母乳喂养婴儿的1/6。其二是母乳黄疸,发生在出生一周后,通常在第2到3周出现,可能延续几个月,这是因为母乳中的成分影响肝脏排除胆红素的能力,占母乳喂养婴儿的1%到2%。还有其他原因会引起新生儿黄疸,包括内出血、脓血症、病毒和细菌感染、新生儿溶血病、肝功不正常、酶缺乏、胎儿红细胞不正常等,这些很少见,属于严重的新生儿黄疸。 胆红素太高的话,如果不治疗会引起严重的后果。一是急性胆红素脑病,胆红素会伤害脑细胞,如果孩子有无精打采或昏睡、高声哭、吃奶无力、后拱、发烧、呕吐等症状,就要加以注意,尽快就医。二是核黄疸,是因为急性胆红素脑病损伤了大脑,出现手足徐动型脑瘫、永久性上凝视、听力丧失等。 下列情况容易引起新生儿黄疸,特别是严重的黄疸:早产儿、生产时胎儿瘀伤、母子血型不同、母乳喂养等。新生儿黄疸是母乳喂养的一大副作用,但是远不能抵消母乳喂养带来的诸多益处,因此应该力争和坚持母乳喂养。 预防新生儿黄疸,在出生头几天,母乳喂养要每天喂8到12次,婴儿奶粉喂养要每2到3小时吃30毫升到60毫升奶粉,这样可以预防严重的黄疸。孕妇要检测血型和异常抗体。孩子出生后要考虑黄疸的风险、检测胆红素水平,出院后72小时要随访。但是有一部分黄疸是无法预防的。 如果黄疸不严重的话,母乳喂养导致体重下降或者脱水,只好采取混合喂养的方式,甚至暂时改用几天婴儿奶粉,然后再换成母乳喂养。所谓母乳喂养是指整个哺乳期间,并非一口奶粉也吃不得。对于足月儿、没有其他问题的话,新生儿黄疸没有危险,如果黄疸严重、黄疸2周后还没有好、脚尤其是脚底是黄色的,就要就医。 对于新生儿黄疸,医生会检测胆红素水平,以决定是否治疗和如何治疗。低度黄疸无需治疗,会自己消失的,中度和重度黄疸需要治疗。治疗办法有蓝光治疗,这个可以在家治疗。如果是因为母亲抗体引起的,可静脉输入免疫球蛋白。罕见的情况,严重新生儿黄疸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话,要采取换血疗法。目前有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办法就是这些,除此之外其他方法和药物不是蒙就是骗。茵栀黄等中药,即便是给婴儿吃,也是无益有害的,更不要说给新生儿吃了。

0 阅读:78
腾高说健康

腾高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