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一点运动员精神。
我观察了乒乓球、高尔夫、游泳这几个项目,我发现其中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哪一场比赛可以让冠军运动员一劳永逸。
比如看看乒乓球运动员的行程,今天在杭州比,明天在兰州比,今天我赢了,拿冠军了,明天我可能就输了,连庆祝的时间都很短。高尔夫也是。水平最高的PGA,一年几十场, 一个星期后就换了冠军。
这里面但凡有一点骄傲轻敌,但凡失去一点平常心,排位就不保了。
可能卓越运动员的韧性就在这里。
长期能在排名前列的,基本上都有一个大心脏。倒不是说不喜形于色,他们也有波动,但他们的调整恢复非常之快。
甚至有一些顶级运动员,你感觉他可能都是木木的,没有表情。别说乒乓球的马龙、小胖、大头,高尔夫新晋一姐殷若宁,20岁出头,可是已经让我有这种感觉了。在他们脸上读不到太多的小我。
我们普通人,面对一个好成绩,可能会有一种天道酬勤,终于轮到哥(姐)了,这种豪情壮志,恨不得各种抒怀心意。而他们好像是,“我来打份工(不是”,赢了也要继续干,就是那种又拼又不在意的那种微妙的感觉。
对比之下,我们容易崩溃的一个点就是,狂喜和狂悲。获得成绩之后的欣喜若狂,久久不能平静;失利之后的低迷,又需要漫长的恢复。我们的gap好长,以至于一个结果,会影响接下来好多个过程。
卓越运动员大概是把结果也当成了一个过程。动作丝滑的接了下去,no judge,往前走,该干嘛干嘛。
偷师一二招,延长我们普通人的冠军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