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拒绝不情之请?
图片据说是水哥回应请他辨认女儿的请求,不管是真是假,我觉得都是一个非常清晰的、有边界的回复。有能力有资源的人,如何妥善拒绝不留争议,这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模板。
第2点的回复尤其到位,马上就界定了边界。潜台词:“作为父亲应该是最熟悉也最能辨认自己的孩子,不是我能力不行, 而是给我一个极其模糊的素材就要去辨认一个陌生人,这个请求本身就不合理”。
谁的责任谁承担,这就是边界思维,也是平时我们拒绝的核心。
对这件事情,他没有表明任何除开事实以外的态度,仅仅是陈述事实,就直接让我们有了态度,很多的潜台词,我们就此读到,这个太厉害。
教科书一样的级别。
咱们在单位上,可能会有被同事逼着表态的时候;生活邻里之间,一个你没听说的事情,可能也有人来问你的看法,这些其实没有边界的行为。但是因为这些关系紧密,你又不能拂袖而去。如何不伤情面的表达清楚,这个就是教科书。
第一,信息是不是真,我还不知道,我不能在这样的情况下表态。不然我会添乱子。我宁愿不表态,也不能误导别人。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也是这个态度,不要来问我。(免责)
第二,你问我意见,你是当事人,你是最清楚情况,你的判断肯定比我更清楚。据我所知,最关心这个问题,又拿到了第一手信息的,他的意见是最宝贵的。倒不如你教教我,你是怎么看的?(皮球踢回去)
我看到热搜,孩子爸爸去评论求助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水哥会不会回复。真的挺难回的,就是被绑上了。你帮吧,这实在是个大难题,你不帮吧,又留人口舌,让人质疑你的品德和能力。
但,他不仅全身而退,而且有理有据。
该你的责任,怎么能到我头上呢?大家一听,就是这个理。
这可是在热搜啊,如此高的关注度。他表达之后,就把关注点从水哥的品德(帮不帮人),水哥的能力(能不能满足这位父亲的要求),全部撤离,因为这两点都对水哥非常不利。现在责任又回到孩子家人身上。
谁给我的额外责任,还给谁。
除此之外,他没有多余之举。没有在确认事实之前就共情,也没有把责任推给警方专家和第三方,没有因为拒绝就有心理负担,因此做更多的承诺或者科普。从运动动作的角度,这就属于没有一丝多余的动作。
想要get水哥的风格,要get他这种内核,第一,绝不给自己增加任何多一丝的不合理负担;第二,责任原路返回。
边界清晰,道理坦荡,很有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