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全球小麦广泛分布,为啥只有中国人蒸馒头?很不简单

​你在北京街边买个热馒头,掰开一咬,软乎乎的,巴黎人坐在咖啡馆里,慢慢啃着牛角包,酥皮掉得满桌都是,都是小麦做的,怎么就

​你在北京街边买个热馒头,掰开一咬,软乎乎的,巴黎人坐在咖啡馆里,慢慢啃着牛角包,酥皮掉得满桌都是,都是小麦做的,怎么就差这么多,有人说口味不一样,有人说文化不同,其实不是人挑的,是老天逼的,北方没柴火,地里长的小麦不能直接吃,只能蒸。

中国五千年前就有了蒸锅,那时候还没小麦,大家吃小米和黄米,谷子脱了壳,煮着吃,或者蒸着吃,最方便,后来小麦从西边传过来,中国人没换办法,还是蒸,把麦子磨成粉,加水捏成团,放进蒸笼里,这样省柴火,一次能蒸好几层,适合一家人吃,北方冬天冷,柴火难得,蒸比烤更合算。

中东那边沙漠多,人常搬家,做饼就搁石头上烤,烤出来干硬,放得久,随身带着也不占地,欧洲天冷,光照少,种的麦子筋道,适合发透了再慢慢烤,家里有壁炉,整年都烧着,烤面包方便,热量足,能顶住冬天,中国北方柴火不多,炉子也小,蒸笼就成了唯一办法,蒸汽来回转,效率高,还能把硬水变软,正好用上。

馒头不只是吃的,还跟祭祖有关,古时候用粟米饭,后来改用馒头,因为蒸出来整齐,看着像样,《礼记》里头就记着,馒头进了庙堂,成了规矩,欧洲那边面包也当圣餐,可老百姓吃不起白面,多数人吃黑麦或者燕麦,面包没占满日常的饭桌,中国的蒸制法一成形,改起来就难,陶甑换成木蒸笼,再变成电饭煲,一路这么下来,大家早习惯了,觉得馒头就该这么吃。

全球化了,北京开了法式馒头店,巴黎的麦当劳也卖蒸包,看着热闹,其实没变,中东人还是靠馕当干粮,欧洲人家里离不开烤箱,中国早餐摊上五块钱五个馒头,所谓传统,是祖先没柴没水没工具时,琢磨出来的最省事的活法,地理没走远,它藏在每天吃的饭里,悄悄说着话。

巴黎人排着队买中国馒头,图的不是新鲜劲儿,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办法,面粉和水,揉一揉,蒸一蒸,就能填饱肚子,这法子不是谁想出来的,是日子逼出来的,没多少肉,没多少油,可人还得活,蒸馒头省燃料,耐放,不馊,咬一口,是千百年来,人怎么在穷地方熬过来的本事,这味道,不是调料调出来的,是岁月熬出来的。

谁说吃饭只是嘴的事,背后是地、是天、是柴火、是一天天熬出来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