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朝鲜人很少吃猪肉。不是朝鲜人不想吃或少吃猪肉,而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民众来说,猪肉

朝鲜人很少吃猪肉。不是朝鲜人不想吃或少吃猪肉,而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民众来说,猪肉(以及其它肉类)是一种昂贵且难以经常获得的奢侈品。   平壤的清晨热闹得很,豆腐摊前的队伍从天刚亮就排到街角。很多人提着篮子,只为了那块三百克、价格只有百来块朝元的豆腐。 这东西便宜、管饱,还能炒上一盘菜。豆腐在餐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不是因为大家不喜欢肉,而是猪肉在如今的朝鲜,早已成了要掂量着才能买的奢侈食材。 普通家庭每个月花在猪肉上的钱,连一万朝元都不到。按最近的市价,能买到的分量顶多两三公斤,分到每天还不够一百克。 对很多人来说,想顿顿见到猪肉几乎是奢望。这种现实,不是因为人们不爱吃,而是因为养猪的路越来越难走。 开城工业园附近,养殖户李哲民的猪圈比以前少了很多猪。早些年,他还能从边境买到养猪用的预混料,猪不爱生病,养速快,出栏周期短。 现在被制裁卡住进口,再加上本地工厂产能有限,他只能用豆粕代替。结果猪长得慢,还容易病倒,一年下来损失非常大。 去年他养的两百头猪,病死了三十多头,让他干脆缩小了规模,对未来也没多少信心。养猪困难,背后是饲料紧缺的老问题。 朝鲜的土地本不多,玉米产量有限,还要先分给人当口粮,再去喂鸡、牛,轮到猪的时候就所剩无几。平均算下来,每头猪一年只能吃上一百多公斤饲料,还不到韩国养猪的三分之一。 咸镜北道一家国营养猪场的工人就说,现在猪长成需要六个月,比从前多养两个月,饲料成本直线上涨。 可肉价不能随便提高,养殖场只能减少猪的数量,导致市场供不应求,商店的猪肉柜台经常是空的。 即便这样,猪肉并没有彻底消失。它只是出现在特定场合。平壤有些工厂会在食堂给工人每月发两次炖猪肉,一次能吃到百来克,剩下的成本企业垫付。 农村也有秋收后分肉的传统,比如咸镜南道的集体农场去年分肉时,有农户拿到十几公斤,一家人能大吃一顿。 这些机会,对有单位的工人和农民来说,是一年里的亮点,但对城市里做个体的居民而言,却很难碰上。 然而,稀缺反而让它更有价值。在朝鲜,走亲戚时送一块两公斤的五花肉,绝对是比烟酒更受欢迎的礼物。 很多时候,这种肉不光是食物,还成了一种能体现诚意和地位的“硬通货”。能送出这份礼的人,被视为有实力、有情义。 猪肉之所以走向“奢侈”,是因为土地不够、饲料不足,加上经济紧张和外部环境的限制,一环扣一环。它不仅影响了农场和养殖户的生计,也在普通家庭的餐桌上留下了空缺。 如今,在朝鲜,不管是在农村欢庆分猪肉,还是城市里排队等豆腐,人们心里都清楚,那块象征着富足的猪肉,已经不是随时能买到的食材,而是与现实的距离越拉越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