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近搞了个大手笔,直接砸下7900亿卢比搞军备升级,这阵仗确实不小。印度国防部这次批准的采购清单可谓五花八门,从导弹到情报系统,再到两栖作战平台,几乎把现代战争的装备都包圆了。

(印度宣布批准7900亿卢比的武器和装备采购计划)
1、印度加强三军力量,苦练大招
最引人注目的是,这次采购特别强调"印度制造"。印度陆军将获得新型"纳格"反坦克导弹,海军要装备30毫米舰炮和先进轻型鱼雷,空军也在采购清单上分得一杯羹。
这种全面开花的采购模式,让人不禁想起印度总理莫迪大力推行的"自力更生的印度"战略。说白了,印度这是要在军事装备上摆脱对外依赖,实现自给自足。
不过,以印度军工体系的实际水平来看,这个目标恐怕任重道远。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维修记录在业内可是出了名的,据统计,该公司维修过的战机事故率高达15%以上。

(印度自研"光辉"战机苟延残喘,自力更生目标难以实现)
而且印度自主研发的"光辉"战机,从立项到列装花了整整33年,这种效率实在令人担忧。所以,这次大规模采购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印度制造",还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2、莫迪想找回,6个月前丢掉的面子
要说印度这次军购的真正动机,还得从半年前那场印巴空战说起。当时印度空军引以为傲的"阵风"战机,在巴基斯坦的歼-10面前吃了大亏,这记响亮的耳光让印度军方脸上实在挂不住。
于是印度把目光投向了俄罗斯的苏-57E。这个采购计划分三步走:先买40架整机应急,再让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组装100架,最后实现国产化。这个套路和当年引进苏-30MKI如出一辙,但结果如何大家都清楚 - 印度组装的苏-30MKI单价反而比直接进口还贵了40%。

(印空军在“阵风”遇挫后,计划引进苏-57E战机以提升其远程打击能力)
更值得玩味的是,印度似乎对现代空战的理解还停留在上个世纪。他们一味追求战机的尺寸、火力和射程,却忽视了决定现代空战胜负的关键因素:电子战能力、预警系统、卫星支持和信息共享网络。这就好比一个拳击手只注重拳头力量,却完全不懂步法和战术配合。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即将装备的歼-35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这不仅仅是一款五代机,更是一个移动的信息化作战枢纽。等到印度十年后真正掌握苏-57E的生产技术,巴基斯坦的歼-35机群恐怕已经形成规模优势。所以专家说"巴基斯坦根本不害怕印度苏-57E",这话说得确实在理。
3、野心暴露,觊觎南海
印度这波操作的另一层深意,是把触角伸向了南海。最近印度和菲律宾眉来眼去,搞起了所谓的"联合巡航",这背后的算盘打得可真是啪啪响。

(印度与菲律宾加强军事合作,特别是在南海地区的“联合巡航”)
要说印度海军这几艘老爷船,大老远跑到南海来"秀肌肉",这画面本身就有点滑稽。三艘军舰开进敏感海域,却连一发实弹都不敢打,这种"纸老虎"式的示威,除了给自己壮胆,实在看不出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就像个在别人家门口晃悠的混混,嗓门挺大,真要动手就怂了。
业内人士分析得很透彻:在南海这片水域,印度和菲律宾加起来也掀不起什么大浪。菲律宾那边,虽然和美国签了共同防御条约,但真要他们掏钱买装备,首选还是美制武器。这次买印度的"布拉莫斯"导弹,更像是打发叫花子 - 既给美国老大表忠心,又不得罪新朋友。
说到底,印菲这两个难兄难弟,都是在特朗普时期被冷落的"印太盟友",现在抱团取暖罢了。印度想借着这个机会在南海刷存在感,但以它现在的装备水平和军事实力,想要在南海分一杯羹,怕是还差得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