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一个千古名方,肝气舒畅了,抑郁消失了,脾胃强健了,身体变好了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我们每个人都会被各种压力“包围”,渐渐地,就会产生许多小情绪,有些人的情绪会相对明显、气性很大,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我们每个人都会被各种压力“包围”,渐渐地,就会产生许多小情绪,有些人的情绪会相对明显、气性很大,而有些人则习惯于闷声生大气,但无论是哪种情绪异常,都很容易对体内的脏腑,尤其是肝脏造成影。中医认为,肝脏作为五脏之一,与春季相通,而且肝脏具有疏泄功能,在志为怒,所以,经常生气、暴躁的人,其肝脏健康状况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小毛病。

倘若肝气疏泄出现了异常,难以调节自身的情志,那么肝气就很容易在体内郁结,这种情况又被称为肝气不舒,在症状表现上,多为嘴里发苦、口干,甚至还会有晕眩症状,同时,肝脏异常,还会影响体内的脾胃功能,对此,中医称之为“肝木横逆克脾土”,这类人很容易出现胃胀、胃痛以及便秘、腹泻等不适。

当然,除了这些症状外,有些人还会感觉身体忽冷忽热、心中烦躁,经常嗳气打嗝,甚至呕吐,若要究其根源,其实就是胃气上逆,在此情况下,失眠多梦就更是家常便饭了。在临床上,有很多人的失眠几乎都是肝气不舒所致,所以,及时疏肝理气、调和肝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说到疏肝理气、调和肝胆,中医里的这一经典药方就不得不提了,它就是鼎鼎有名的小柴胡汤,此方剂是医圣张仲景的经典药方,收录在《伤寒论》里,虽说是一个千年古方,但在当今临床上,依旧发挥着极大作用,而且还被中医界公认为“十大名方”之一。

小柴胡汤的中药材组成很简单,仅含七味中药,遵循了医圣一直以来的“大道至简”原则,取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诸药合用,具有和解少阳的效果,通常用水煎服即可。但凡用对了,肝气舒畅了,抑郁消失了,脾胃强健了,身体变好了。

细看千古名方小柴胡汤,方中的柴胡,是治疗肝胆病症的常用药材,它具有苦味,药性平和,主要归入肝胆经,不仅可以将少阳里的病邪透泄,还能将郁滞的气机疏泄,让气机可以正常运行,是整个方剂的君药。

而黄芩具有苦味,性寒,是中医里的清热药代表,由于气机郁滞,长时间没有化解,就很容易在体内产生热邪,而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这味药材来加以改善,而黄芩还有两位“兄弟”,分别是黄连和黄柏,这两味药材也是清热泻火的良药,不过,黄芩善于清泄少阳热邪,将肝胆里的热邪化解,柴胡和黄芩同用,能够共同改善少阳病症。

胆气犯胃,导致胃失和降,这个时候,张仲景便使用了半夏、生姜来和胃降逆止呕,半夏味辛性温,归入脾胃经和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而生姜性温,可以调理脾胃,降逆止呕,是医家公认的“呕家圣药”。

由于病邪从太阳经传入少阳,所以正气本虚,这也是张仲景会在这个方剂里加入人参和大枣的原因,这两味中药一方面可以扶正祛邪,另一方面能让素体正气充足,使病邪失去向里发展的机会,只不过人参的补气作用太强,所以后世的医家常常会用党参来代替。最后的炙甘草则用于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总得来说,整个方剂的组虽简单,却药效显著,能够很好地将肝胆病症改善,疏理气机运行,一般情况下,临床在调理肝气不舒时,都会用到小柴胡汤,但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所以在使用时,也要根据自身的症状合理使用,此外,对于肝气不舒,积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或是才是真正的良药。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