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届联大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终止美国对古巴封锁的决议草案,这场持续33年的"政治拉锯战"再度上演。当投票结果揭晓时,会场内响起的不仅是掌声,更是对强权政治的集体抗议。

(联合国第80届决议,以165票赞成通过终止美国对古巴封锁的草案)
1、联大投票表决,美国一如既往强硬
细看这份投票名单,反对票仅有7张,除了美国自身,还有以色列、阿根廷等铁杆盟友。耐人寻味的是,就连美国在欧洲的传统盟友这次也都投下了赞成票。
这种局面让人不禁想起去年同样的投票——165:7的比分几乎成为年度固定节目,但今年的特别之处在于,反对票阵营中出现了阿根廷这个新面孔。
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在解释投票立场时,依然重复着那些老生常谈的理由,仿佛过去60年的时光从未流逝。但会场内的外交官们心知肚明,这份年复一年的决议正在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照妖镜",照出了这个超级大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日渐孤立。

(古巴问题,已经沦为美国内部党争的筹码)
有分析认为,美国政府在此刻坚持对古巴强硬立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争取佛罗里达州古巴裔选民的支持。从这个角度看,古巴问题已经沦为美国国内政治的筹码,数百万古巴人民的生计成了美国政坛游戏中的棋子。
2、被封锁下的古巴,过着什么样的日子?
古巴外长罗德里格斯在联大,还甩出一份经济账本,在美国的封锁下,古巴一年经济损失将近75.56亿美元,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暴增49%,相当于每个古巴公民在今年要额外承受近700美元的经济损失。
医生出走智利,教师远赴西班牙,工程师流向加拿大......美国的经济封锁正在将这个加勒比岛国的智力资本一点点抽干。

(古巴经常爆发抗议活动,反对美国封锁)
更令人痛心的是,这些数字背后是普通古巴人的日常生活:哈瓦那的医院里,手术因为断电而被迫中断;街头的主妇们为了一罐奶粉要排上数小时长队;年迈的老人因为缺药而不得不放弃治疗。罗德里格斯描述的"每日停电、药品短缺"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古巴人正在经历的日常。
美国将古巴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的做法,更像是一出政治闹剧。这个标签导致全球金融机构对古巴避之不及,就连人道主义物资的汇款都要经过重重审查。一位在巴拿马经商的古巴商人表示,他现在要通过第三国的中间商才能完成一笔简单的贸易结算,交易成本增加了30%。
3、60年封禁,即将解除
美国对古巴长达六十余年的经济封锁,本质上是一场跨越三代人的地缘政治博弈。当我们翻开历史档案,会发现这场封锁的根源远比表面看起来的更加复杂。

(美国对古巴60余年的封锁,根源于政治体制的对立)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古巴就像一把抵在美国腹地的匕首。这个距离佛罗里达仅145公里的岛国,在冷战时期曾是苏联在美洲的前哨站。即便在今天,美国战略界仍流传着"古巴威胁论"——不是军事威胁,而是意识形态的威胁。作为西半球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美国价值观的挑战。
但古巴的韧性出乎所有人意料。这个岛国在绝境中摸索出了一条独特的生存之道:发展生物制药,如今古巴疫苗已出口至50多个国家;开拓医疗旅游,每年吸引数万外国患者;甚至在云计算领域也崭露头角。
而如今随着联合国决议的通过,加之美国自身问题缠身,未来终有古巴“突防”成功的一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