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自媒体屡屡拿“资本主义”影射我国的开放社会,本质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误读,甚至是刻意歪曲。这种行为往往混淆了“对外开放”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区别,背后潜藏着对历史和现实的认知偏差,甚至是别有用心的舆论误导。
一、混淆概念的本质:将“开放”等同于“资本主义化”,是对中国道路的误解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的主动开放,目的是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市场经济、科技管理等方面的有益经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与“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着本质区别:
- 我国的开放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不变,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国家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这与资本主义制度以私有制为基础、维护资本利益的本质截然不同。
- 部分自媒体刻意将“开放”与“资本主义”捆绑,实则是无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性——我们既吸收了市场经济的效率优势,又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宏观调控、共同富裕,这种“取长补短”绝非“资本主义化”,而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他们的错误在于,将人类文明共同成果(如市场经济、先进技术)简单归为“资本主义专属”,忽视了社会主义可以且必须借鉴这些成果来发展自己,这是对“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突破的否定。
二、他们口中的“资本主义”:被片面化、标签化的工具
这些自媒体所说的“资本主义”,往往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科学概念,而是被简化、标签化的攻击工具:
- 他们刻意放大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表象(如贫富分化、资本无序扩张),将其作为“资本主义”的全部内涵,然后将我国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如区域差距、部分领域的社会矛盾)强行归为“资本主义化的结果”,却无视我国通过脱贫攻坚、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等举措解决这些问题的实践,本质上是用片面现象否定我国制度的自我完善能力。
- 更有甚者,将“资本主义”等同于“西方制度模式”,试图通过影射开放,否定我国“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开放原则,暗含“只有照搬西方制度才是开放”的错误逻辑,这与我国“走自己的路”的历史选择完全相悖。
三、背后的动机:借“反资本主义”之名,行否定开放之实
部分自媒体的这种操作,深层动机往往是:
- 否定改革开放的历史成就:通过将开放与“资本主义”挂钩,试图抹黑改革开放带来的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摇人们对开放政策的认同。
- 传播错误思潮:利用部分人对复杂社会现象的困惑,兜售“封闭保守才是正道”的错误观念,阻碍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这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和我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战略相悖。
历史已经证明,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才能发展。我国的开放是社会主义的开放,既不是回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是照搬资本主义的邪路。那些拿“资本主义”影射开放的言论,本质上是对历史规律的无视、对中国实践的否定,最终必然被中国持续发展的事实所驳斥。我们应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既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又牢牢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这才是应对各种错误言论的根本之道。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