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好像悄悄变了味,从以前车主抢单,变成了现在乘客求着车主接单。有不少车主分享最近接单时经常能收到乘客带着讨好意味的求助

其实这变化的背后,绕不开顺风车单价的调整。之前平台为了吸引更多人选择顺风车,想着降低单价总能拉来客源 —— 毕竟对乘客来说,能花更少的钱拼到车,确实是个不小的诱惑,尤其是跨市、长途出行这类高频需求,低价很容易让大家愿意尝试。可平台没算到的是,单价降下去了,车主这边却先扛不住了。


对车主来说,开顺风车本来就是想利用上下班或者出门办事的顺路时间,赚点油费补贴,谁也不是冲着 “全职跑车” 来的。可现在单价一降,有时候跑一趟下来,时间花了精力耗了,到手的钱可能就剩十几块,要是遇上堵车乘客迟到,耽误了额外时间,仔细一算反而觉得 “亏本又费力”。
更让车主犯难的是,偶尔还会碰到乘客提额外要求,比如 “能不能稍微绕点路接个朋友”“后备箱能不能再塞个大行李箱”,本来钱就少,还要多费精力协调,次数多了,不少车主干脆就把顺风车 APP 卸载了,宁愿空着座位出门,也不想再花时间处理这些 “钱少事多” 的订单。
车主慢慢退出后,最直接的影响就落到了乘客身上。以前可能下单几分钟就有车主接,现在有时候等半个多小时,订单还是 “待接单” 状态,甚至有人为了能尽快上车,主动添加感谢费,或者给车主发私信反复解释行程 “我这边特别顺路,不会耽误您时间”,完全没了以前 “选车主” 的底气。
本来以为低价是福利,结果反而要花更多时间等车,甚至还得看车主的回复意愿,不少乘客也开始吐槽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贵点能快点打到车,省得耽误事”。
现在单价一降,直接打破了这种车主乘客互助关系平等的平衡 —— 乘客看似得了低价,却没了便捷性;车主没了补贴的动力,干脆退出市场。平台要是只盯着 “吸引更多乘客”,却忽略了车主的实际成本和感受,最后很可能两头不讨好,反而让顺风车市场越来越冷清。毕竟不管是乘客还是车主,想要的都是 “划算又省心”,少了哪一头的支持,顺风车这条路都很难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