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果不其然。 美国方面突然宣布了对乌追加一批支持。 基辛格那句“最后拼的是

果不其然。 美国方面突然宣布了对乌追加一批支持。 基辛格那句“最后拼的是家底”这段时间被反复提起,放在眼下最贴近的对象,就是欧盟的吃紧状态。 俄乌刚起头,欧洲口号很硬,但到2022年冬天,限温、停产的画面在多国出现;天然气价格一度冲到历史高位。国内这边,2022—2023年电力保供连着发力,沿海多座LNG接收站满负荷运转,北方多处储气库扩容,波动被压住。欧洲能源成本抬升的后果,直接落在工厂与家庭头上,这笔账最难扛。 价格后来回落,但与战前比仍偏高。德国化工、冶金、玻璃等高耗能行业长期压产,不少企业把新产线移去美国。国内同期,光伏与风电装机持续增长,工业用电更稳。供能差异转成制造差异,欧洲的比较优势被削薄。 贸易方向也变了样。俄罗斯油气改投向亚洲和中东,欧洲转买液化气,运距长、附加成本高。国内大量采用长期合同,锁量锁价,传导更平缓。欧方的能源压力并未根本缓解,弹性不够,用一次少一次。 投入节奏上,欧盟内部表决多次拉扯,匈牙利、斯洛伐克提出异议,集体动作频繁拖延。美国本土远离火线,军工订单持续,补给更顺。时间被一周周耗走,欧盟的持续投入变得更难。 产业外流还在加速。美国推出一系列产业激励后,欧洲车企、电池厂密集赴美建厂,为拿到补贴和低能价。国内新能源车全链条在本土成形,从材料到整车连续度高。欧洲一边能源贵,一边产能走,腹背受压。 通胀方面,欧洲物价黏性强,工资与生活成本长期拉扯,示威多发,公共开支被挤。国内物价总体平稳,供应链恢复在推进,实体端的承压较小。民生压力回流到投入端,欧洲手里的筹码更少。 历史教训也摆着。七十年代能源震荡时欧洲吃过亏,如今统一大市场并未根治外部依赖。储气率改善有限、资源结构偏紧的问题还在。结构不动刀,投入难长久。 把节奏往后推,美国拿到高价液化气与军工大单,俄罗斯靠能源与粮食维持出口,乌克兰承受高强度消耗,欧盟则在能源、产业与投入三条线上同步掉血。 眼下这盘下得越久,谁有资源、产能、供应链,谁就能更稳。欧盟成了这场消耗里最先感到吃力的一方。 结尾只需一句实话:不把能源和产业两道硬题处理干净,欧盟在这场拉力赛里,只会越跑越沉。

评论列表

实在话
实在话 1
2025-11-19 09:40
反正这轮过后,欧洲半死不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