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一觉醒来,伊朗的“平衡术”又掀波澜——既不投靠中国,也不臣服美国,靠核筹码拿捏大

一觉醒来,伊朗的“平衡术”又掀波澜——既不投靠中国,也不臣服美国,靠核筹码拿捏大国,却在油气权上对中国设防。 伊朗核牌再升级,60%浓缩铀丰度引发国际神经紧绷。2025年10月伊核协议到期后,伊朗宣布终止条款,却仍强调“外交对话”。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显示,伊朗已成为唯一将铀浓缩至60%的非核武国家,远超民用需求,直逼武器级门槛。美欧急呼“核扩散风险”,而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反击:“和平核能是我们的权利。” 中伊合作25年计划现裂痕,油气勘探权成关键症结。尽管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访华后加速落实协议,但三年间4000亿美元投资仅落地40亿。伊朗对华原油出口占其出口90%,却仅占中国进口3%,议价权薄弱。更令中方不满的是,伊朗在核心油气田勘探权上拒不让步,导致“25年协议常设委员会”多次搁浅。 俄伊“抱团取暖”背后,藏着能源转口巧思。通过俄罗斯过境阿塞拜疆,伊朗每天进口900万立方米天然气,再经巴基斯坦、阿曼管道转售欧洲。此举不仅绕开西方制裁,更让欧洲成了“冤大头”——贴着“伊朗进口”标签的俄罗斯天然气,价格翻了几倍。俄伊400亿美元天然气大单,更让阿塞拜疆、巴基斯坦赚得盆满钵满。 沙伊和解一周年,地区格局悄然生变。中国斡旋下,沙特与伊朗恢复外交,经贸、文体合作驶入“快车道”。亚洲足球联合会恢复两国主客场比赛,沙特“2030愿景”将伊朗列为重要伙伴。然而,伊朗与阿联酋围绕自由经济区的谈判仍陷僵局,地区盟友的信任赤字亟待填补。 伊朗经济困境与权力重构同步上演。2025年GDP增速仅0.6%,通胀率高达42.4%,失业率9.2%。为应对危机,伊朗成立国防委员会,整合国防军与革命卫队资源,改革派总统佩泽希齐扬任主席。但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两名代表握有否决权,“平衡术”下改革派权力仍受掣肘。 从核筹码到油气权,从俄伊合作到沙伊和解,伊朗的每一步都踩在大国博弈的刀刃上。其“战略自主”的迷思,在制裁与内忧中摇摇欲坠。当利己主义遭遇国际规则,当投机取巧撞上地缘现实,伊朗的平衡术还能撑多久?这场大国棋局,或许正迎来关键转折点。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