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94年,一名18岁的女孩被人贩子以2700元卖给了一位放羊人,洞房当晚,女孩紧张地蜷缩在角落里,浑身发抖,没想到后来她竟成为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1994年,18岁的郜艳敏因家境贫困被迫辍学,她本想外出找份工作补贴家用,却不幸在石家庄火车站遭遇人贩子—— 两个自称能介绍工作的“大娘”将她以2700元的价格,卖到了太行山深处的河北曲阳县下岸村,这里四面环山,交通闭塞,想要逃出去难如登天。 新婚当晚,郜艳敏吓得缩在墙角里直哆嗦,买下她的那家人靠放羊过日子,男人看着她,笨拙地撂下一句话:你拿出200块钱,就让你走。 可一个被骗来的姑娘身上哪有钱?就算有,这深山老林的,她也不认识路,接下来的日子里,她每天重复着放羊、做饭的生活,绝望几乎将她吞噬。 她不是没试过逃跑,可一进山就会迷路;也动过轻生的念头,但求生的本能让她坚持了下来, 后来,买她的那个男人开始用一种粗糙的方式关心她,让她冰封的心里渐渐裂开了一丝缝。 不过,下岸村 “买媳妇” 是当地畸形的风俗,村民们对此习以为常,郜艳敏起初因语言不通、村民戒备,始终难以融入这里。 熬到1995年,郜艳敏实在想念家人,反复恳求后,买她的家人才同意陪她回河南老家,可她没想到,等待自己的不是解救,而是父母的叹息:“既来之则安之吧。” 原来,家里之前报过警,但没有结果;家里也穷,拿不出钱帮她脱离困境,更怕她被人说闲话、以后难立足,回家的路断了,郜艳敏只能带着复杂的心情,再次回到那个困住她的山坳。 而她的人生,也跟着山里里一所濒临倒闭的小学改变了,因为地处偏远、条件艰苦,没有老师愿意来,学校眼看就要关门,村里的孩子要面临失学的境地。 当郜艳敏看到孩子们渴望读书的眼神时,心里像被扎了一下 —— 她想起自己当年因穷辍学的遗憾,更不忍心看着村里的女孩重走自己的老路。 于是,她这个在村里已经算是“文化人”的初中毕业生主动站了出来,成了下岸村小学的老师,那时的教室破败不堪,墙面斑驳、满是粉笔灰,课桌更是缺腿少角。 她一个人要教多个年级,既要讲语文、数学,还得硬着头皮自学英语再教给孩子,每天晚上,她都在煤油灯下先吃透知识点,再琢磨怎么讲才能让孩子听懂。 教具不够,她就自己动手做;课桌坏了,她请木匠来修;冬天窗户漏风,就自己掏钱买塑料布糊上,有时候工资都发不下来,她还得自己垫钱买粉笔。 她还自费买了些书,办了个小小的阅览室,就这样,村里的孩子一个不落地全回到了课堂,入学率百分之百,从她开始教书起,这村里再没出过一个新文盲。 她教过的几百个学生,都认了字、会了算术,有的孩子考上了大学,有的成了老师,有的回乡搞建设,这让她觉得一切都值了,教书这件事也一点点治好了她心里的伤,孩子们的读书声让她找到了活着的价值。 直到2005年,一个摄影师的报道才让外面的世界知道了她的故事,媒体蜂拥而至,她却烦透了这种关注,只想安安静静地当个老师,后来,村里通了公路,有了电话和网络,外面的世界不再那么遥远,可她还是选择留了下来。 这片曾经禁锢她的土地因为她,有了不一样的未来,她用自己的坚持,不只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也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只要还有一个孩子需要,她说,她就会一直教下去。 主要信源:(环球网——记者探访女教师郜艳敏村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