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为什么朝鲜、巴基斯坦、柬埔寨集体对中国变脸?这些曾受中国照顾的国家,如今要么亲俄

为什么朝鲜、巴基斯坦、柬埔寨集体对中国变脸?这些曾受中国照顾的国家,如今要么亲俄,要么对美摇尾,态度骤变! 这三国的外交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多重外部压力和生存需求的推动下逐渐形成的,朝鲜、巴基斯坦和柬埔寨,这些国家其实根本不是故意跟中国生分,全是被现实逼的。 巴基斯坦这个跟中国号称“全天候朋友”的国家,转头跟美国签贸易协议、搞能源合作,说白了就是兜里太干净,实在扛不住经济压力。 巴基斯坦一年光买石油就得砸进去113亿美元,这可是占了进口总额近五分之一的巨款,能源短缺闹得国内经常停电,老百姓怨声载道。 中国固然砸了上千亿搞中巴经济走廊,修公路、建港口、盖电站,但这些都是长期投入,远水解不了近渴。特朗普看准了这点,一手挥关税大棒威胁要征29%的重税,一手抛橄榄枝给19%的优惠税率,还拉着美国公司帮巴基斯坦开发本土石油储备。 换谁处在巴基斯坦的位置,都得接下这根救命稻草,毕竟先解决眼前的能源危机和债务问题才是正经事,总不能让全国人跟着喝西北风。 巴基斯坦外长急着出来说“不影响对华关系”,这话听着像安抚,其实更像给自己找台阶,毕竟一边是长期战略伙伴,一边是能解燃眉之急的金主,只能玩这种多边平衡的套路。 柬埔寨的操作看着更“刺眼”,又是买波音飞机,又是对美国商品零关税,甚至提名特朗普拿诺贝尔和平奖,活脱脱一副“亲美”模样,但背后全是被经济命脉掐住的无奈。 柬埔寨的经济太依赖服装鞋帽出口了,美国是它最大的市场,一年近100亿美元的订单养活了无数工厂和工人。 美国之前动不动就威胁要征49%的高关税,这要是真落地,柬埔寨的工厂得成片关门,失业潮能把整个国家的稳定都掀翻。 特朗普刚好在柬泰边境冲突时递了橄榄枝,一个电话逼着两国停火,还顺手把关税砍到19%,柬埔寨能不感恩戴德吗? 中国虽然援建了云壤海军基地,2025年上半年还批了34亿的投资项目,但中国的帮助多是建基础设施这种慢功夫,美国的订单和关税优惠可是能立马变现的真金白银。 就像有人天天帮你盖房子,但另一人拿着面包堵在门口,饿肚子的时候肯定先接面包,这道理再简单不过。 柬埔寨心里门儿清,中国的长期投资是根基,但美国掐着它的饭碗,只能先低头稳住眼前的日子。 朝鲜跟俄罗斯走得近,看着是“亲俄远中”,实则是被国际制裁逼得没路可走的选择,这些年朝鲜被西方制裁围得水泄不通,粮食、能源、工业品样样缺,中国虽然一直提供援助,但受国际环境限制,很多合作没法放开手脚,俄罗斯刚好能补这个缺口,不管是能源供应还是军事技术,都能给朝鲜急需的支持。 比如在联合国制裁加码的时候,俄罗斯通过边境贸易悄悄给朝鲜送去过急需的化肥和机械,这种“雪中送炭”在朝鲜看来比什么都实在。 而且朝鲜要对抗西方压力,需要一个有分量的大国站在身边,俄罗斯在安理会能帮它说话,军事上能给它撑场面,这种现实的战略互助可不是虚的。 朝鲜不是不记得中国的好,而是眼前的生存压力太大,俄罗斯给的支持更对胃口,就像快渴死的人,遇到谁递水都得接着,哪还顾得上挑杯子。 这三国的所谓“变脸”全是利益算计下的务实选择,跟感情扯不上多少关系。巴基斯坦是为了石油和关税低头,柬埔寨是被出口市场掐住了脖子,朝鲜是借俄罗斯对抗制裁,全都是被逼到份上的无奈之举。 中国给的援助大多是长线投资,比如中巴经济走廊的公路、柬埔寨的工业园,这些都是能管几十年的家底,但远不如美国的关税优惠、俄罗斯的即时援助来得解渴。 国际关系从来都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这些国家要先活下去才能谈长远,就像普通人先顾得上柴米油盐,才能考虑买房买车。 而且中国也没闲着,巴基斯坦那边还在推进走廊升级,柬埔寨的产能合作区也在加建,只是这些慢功夫没法立刻解决三国的燃眉之急,所以真不是它们故意跟中国生分,实在是现实太骨感,谁给的好处能立马用上,谁就更吃香,这就是国际社会的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