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生 乌克兰突然宣布 10月30日,乌克兰外交部发言人泰希明确表态,不建议记者相信俄方关于设立“走廊”的任何说法,既未直接揭穿俄方伎俩,也保持着高度警惕,同时表示乌方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据俄新社报道,俄方此前声称,已为记者通行红军城等区域设立走廊,并准备停火5至6小时以保障通行。 乌方强调,俄方的提议并不可靠,所谓的人道主义走廊只是其宣传工具。显然,乌方没忘马里乌波尔的前车之鉴。 但如今两军相持,俄军在顿巴斯前线进攻势头正盛,乌军在该方向主要以防御应对,虽在局部区域依托阵地阻滞俄军推进取得一定效果,却也面临士兵缺弹药、缺重武器的困境,部分地段防线承压明显,迫切需要增援。此时俄方提出设立“走廊”,显然是转移视线之计。 乌军在顿巴斯前线以防御为主,又受困于后勤补给短板,难以贸然调整部署与俄军打遭遇战,若被迫在不利态势下交锋,局势将更被动。按理说,乌克兰当下应优先巩固现有防线、补充后勤,趁着部分区域阻滞俄军进攻的机会,调配资源强化防御。 而乌军前线防御中的补给短板,也成了俄方提出“走廊”提议的借口。对此,泰希明确表示:“真正的人道主义,应在停止进攻之后谈。” 俄乌这场“走廊”提议的拉扯,看着是舆论博弈,实则满是冲突里的现实无奈。俄方想靠停火设走廊赚舆论分,乌方记着过往教训不敢轻信,两边的顾虑都能理解。 但说到底,没有真正停火做前提,所谓“人道主义提议”难免让人怀疑是转移视线的套路。更关键的是,乌军缺弹药、补给跟不上的短板,才是影响战局的核心——光防着舆论陷阱没用,硬实力才是底气。 冲突里没了信任,任何提议都难让人放心。与其在话术上打转,不如聚焦真正的停火谈判,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也能让“人道主义”不再只是博弈的幌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