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毛主席是怎样对待群众上访的? 1951年5月16日,毛主席批转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

毛主席是怎样对待群众上访的? 1951年5月16日,毛主席批转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关于处理群众来信》情况的报告。 批语指出:“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的态度。 如果人民来信很多,本人处理困难,应设立适当人数的专门机关或专门的人,处理这些信件;如果来信不多,本人或秘书能够处理,则不要另设专人。” 说起群众上访,总能拎出几段有劲的浪头。 1933年夏天,一封没署名的信飘到中央工农检察部。 何叔衡把信压在手心,认定这事不能糊弄,派出两路人马踩点。紧跟着抽出“轻骑队”,12月15日上马,去瑞金县挖账本。调查一路推进,《红色中华》在12月26日发出《轻骑队通讯》,细节铺陈,黑白分明。12月28日的人民委员会议上,毛主席听完汇报,当场定下处理:财政部长蓝文勋撤职查办,会计科长唐达仁交法庭;县苏维埃主席杨世珠记警告。 翌年1月4日,判决登报:唐达仁因侵吞余款、变卖公物、隐瞒罚款等共三十四项,合计大洋两千余元,判死刑并没收财产。那封匿名信,像一根冷箭,正中病灶。 1934年1月27日,毛主席写下《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把“怎么听、怎么办”说得干脆,信访有了更清楚的路数。 抗战的风声里,1938年10月30日,柳夷写信谈入党,回信亲笔落款,话不绕圈:若资格过关,持信与抗大负责人商量,必要时去政治部;马列学院门槛也交代清楚。 信来有问,答复有门,不给虚头巴脑的虚词。 新中国开局,人民来信像雪落屋檐,越积越多。 田家英忙着分拣呈阅,起初几乎封封到案头,积到处理不过来,干脆设专门机构,专门替中央领导人把关。 1950年那张批语火气足:“对群众来信认真负责,加以处理,满足群众的要求。”山东被点出积压七万多件,省以下数字“不少”。 同年,有人从燕园写信,嫌功课太重、伙食偏低,学生身体吃不消。 批转下去,伙食标准抬了,课业压一压。这样的折腾,不求惊天动地,只求把日子理顺。 1951年5月16日,中办秘书室递交《关于处理群众来信》的情况,批语落在纸上:“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来信多设专门机构,来信少由本人或秘书处理。” 二十天后,政务院《决定》出台,各级政府对来信来访要“热情接待、负责处理”。 制度像门楣,竖起来,进出的脚步就不再乱。 九月,有封石景山钢铁厂的信谈工资不合理,办信的同志压了几天,消息到了毛主席那头,火气腾地一下就冒出来,“不为工人阶级办事,还算什么共产党”。 九月十二日即复,要求有关机关迅速合理解决。北京被服厂的薪酬调整惹来抱怨,批给彭真去厂里摸实;外交部亚洲司的魏宝贵担心公车油耗,建议学校统一接送育英小学的孩子,另设接送点,批语写了“值得注意”,交杨尚昆“查明酌办”。 同年秋天,两位理论工作者阴一刚、罗云路致信,提到“半无产阶级也是领导阶级”的表述不妥。信件一路转呈,研究、征询、修正,12月十五日发出《修正指示》,坦承原提法不适当,这份来信把一个关键概念掰正过来。 1952年春,秘书室统计一到四月失业与求职来信六百四十五件:知识分子三成二,工人店员近四分之一,遣散军政人员一成五上下,城市贫民一成。 批给周恩来,提出召开会议、拿出可行之策。紧接着,针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违法乱纪,定下从“处理人民来信入手”的打法,典型曝光,严重者依法依纪,外科刀落下去,脓水就得放。 岁月再往后翻。 1972年12月12日,福建莆田的李庆霖写信,说孩子下乡吃不饱,当地招工招生有门路。1973年4月25日复信寄上三百元,并言“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 中央把来信与复信印发各地,年中召开会议调整知青政策,出了《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草案)》。 1975年8月,红线女从延安、大寨、红旗渠一路看回来说盐价偏高,有的每斤一角一分,有的更贵。8月13日批示印发在京政治局同志讨论,九月的农村工作座谈会上专门列为文件,引各地警醒。还有一幕,北平中山堂里,从口袋里掏出一封群众信,话锋直指“粮食不断长”。 很快,抓“粮老虎”、统购统销推开去,米面价稳住,市场喘口气。上海那次失业反映,带来一句朴素的政策,“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匀着吃”,连同对原国民党军政人员的安置一并落地。 这条“信里来、政策去”的路,既靠情理,也靠章法。匿名信可用,瑞金案卷写下了证据;不同意见可谈,修正指示写下了态度;过激情绪可分流,不轻易扣帽子。 至于积压,点名点到山东七万多件,面子不好看,可把病根挑出来,比遮三挡四强得多。等到夜深灯下,纸页发干,批语留痕,许多具体的办法已从信里探出头。 窗外风声不急不缓,案头那枚老旧的订书机静着不响,像在等下一封信落下来的那一下。

评论列表

骑着蜗牛去集会
骑着蜗牛去集会 1
2025-10-30 01:13
伟人一心一意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