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万一阿根廷,美国,巴西三国大豆全部涨价,中国怎么办? 如果阿根廷、美国、巴西三

万一阿根廷,美国,巴西三国大豆全部涨价,中国怎么办? 如果阿根廷、美国、巴西三大主产国同时抬高大豆价格,中国也不会陷入被动。因为我们早已未雨绸缪,建立起一套 “保供应、稳价格” 的完整体系,这背后全是吃过亏后攒下的真功夫,不是纸上谈兵。 2004 年的时候,美国那些粮商坏得很,故意散布 “大豆要减产” 的假消息,把国际大豆价炒得老高。国内不少豆企没扛住,慌慌张张就签了高价合同,想着先把货锁下来。 结果呢?当年美国大豆压根没减产,产量还超了预期,价格 “唰” 一下就跌下来了。就这一下,国内一千多家豆企最后就剩 90 来家,还有 64 家被外资给控股了,整个大豆产业差点就被人 “收割” 干净。 那时候,咱买大豆得看别人脸色,价格说涨就涨,想不买都不行,那种被人掐着脖子的滋味儿,现在想起来都难受。 也正是因为吃了这么大的亏,咱才下定决心,一定要建一套自己的 “保供应、稳价格” 体系,再也不能让人拿捏了。 从那以后,中储粮就直接下场 “囤豆”,不管是咱自己种的国产大豆,还是国际上价格低的时候进口的大豆,只要能保障供应,都往仓库里存。就这么一年年攒,仓库越建越多,库存也越来越足,慢慢就把底气给攒出来了。 2006 年的时候,美国粮商又想故技重施,再抬一次大豆价,结果中储粮直接开仓放豆,按平价往外卖,一卖就是两年。直到 2008 年金融危机,那些想炒作的美国粮商扛不住崩了,咱还趁机用低价补了一波库存。 打那以后,没人再敢轻易试探咱中国在大豆上的底线,网友都调侃说 “中储粮的仓库不光是储豆,还能稳定美国天气”,这话听着是玩笑,可实际上,就是咱储备够多,才能有这底气。 现在咱手里的大豆储备,可不是小数目,足足有 4500 万吨,这啥概念?够全国人用上三个多月,而且东北还有 200 万吨的地方储备,随时能补上来。 就说 2025 年 9 月那回,阿根廷突然宣布免征大豆出口税,国际大豆价一天就涨了 5.2%。按这个幅度算,国内一桶 5 升的豆油,起码得贵个 2-3 块,连喂猪用的豆粕,价格也得跟着往上涨。 可实际情况呢?全国豆油均价一直稳在 68-72 块一桶,豆粕也被压在 3800 块一吨,比国际价还低 150 块。 你知道这是为啥不?就是国家立马从储备里投了 150 万吨大豆,按比国际价低 8% 的价格卖给榨油企业,就这 150 万吨,够全国 15 天的豆油生产了。 连牧原、温氏那些大养殖企业的豆粕,都通过 “储备直通厂” 的方式稳住了供应,批发商不敢囤货,咱老百姓更不用抢,市场平得跟没刮风一样。10 月份刚拍卖完 4 万多吨国产陈豆,11 月还打算再加投进口储备,就这库存厚度,他们想靠涨价逼咱就范,根本不可能。 更关键的是,咱早就跳出了 “全靠这三国买大豆” 的死循环,建了一张全球大豆替代网,东边不亮西边亮。 2025 年 10 月的时候,巴西觉得自己握着大豆,就把价格飙到 650 美元一吨,比美国大豆还贵 66 美元,还想着趁这机会 “赚回三年的利润”。 结果咱中国买家也硬气,48 小时内就暂停了 180 万吨的巴西大豆订单,转头就跟阿根廷签了 130 万到 300 万吨的大单,报价直接比巴西低了 30-40 美元一吨。 顺带还把乌拉圭差不多 30% 的大豆出口量都包了,俄罗斯的大豆也通过快速通道运过来补位。 这一下就给巴西整懵了,圣保罗港堆了 200 万吨大豆卖不出去,每天的滞港费就得 120 万美元,库存放得都快 6.8 个月了,再放下去豆子都要变质了。 最后巴西没辙,只能降价 18 美元一吨,主动找咱谈判,你说这不是自找的吗? 除了在外面找替代来源,咱在国内也没闲着,使劲挖潜力,把自己的 “饭碗” 端得更稳。2023 年的时候,咱国内大豆产量已经到了 417 亿斤,比 1949 年多了 315 亿斤,这都是靠大豆振兴计划一点点啃出来的硬骨头。 当年吃过大亏后,咱就把大豆安全当成了头等大事,储备、进口、生产、替代这几环,扣得死死的,每一环都有实打实的数据托底。 真要是那三个国家一起涨价,无非就是让咱多启动几套预案:储备里抛一点,就能压住短期价格;替代来源补一点,就不用看他们脸色. 国内产量顶一点,就能减少进口依赖;再用技术替代省一点,就能少消耗点大豆。这套组合拳一打出来,价格肯定稳得住,供应也绝对断不了。 从当年被人 “收割” 得差点没了大豆产业,到现在成了全球大豆储备第一国,靠的就是这种步步为营的未雨绸缪。 他们那点涨价的套路,咱早就见怪不怪了,真到了那时候,咱该吃豆油吃豆油,该喂猪喂猪,一点都不用慌,中国根本不会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