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快急哭了。 真的,他们在中美芯片大战的废墟里,扒拉出一个让他们脊背发凉的秘密:全球大概70%的成熟制程订单,正雪崩一样涌向中国。 价格低到让他们怀疑人生。 怎么说呢,这事儿的剧本跟他们想的完全不一样。 本来他们以为,跟着美国把高端光刻机一卡,就能舒舒服服地躺在成熟制程的功劳簿上,继续赚汽车、家电的钱。 但他们忘了,这世界上大部分电器,从汽车的ECU到你家的电饭煲,根本不需要3纳米。真正养活半导体产业的,是28纳米往上的那些成熟制程。 这才是大头,是基本盘。 一、只会降价?那是老黄历了 过去你一说中国制造,日本人就撇嘴,觉得就是便宜货,就是当年众泰和保时捷的梗。如果拼价格就算威胁,那他们早就该被通关了。 但最搞笑的来了。 他们急哭,不是因为我们便宜,而是因为我们便宜的同时,交付周期还比他们快,良品率还比他们稳。 我查了下Gartner的一份报告,中国大陆晶圆厂现在的交付周期,平均能压缩到40天。日本同行呢?还在90天开外挣扎。 这仗还怎么打? 二、制裁养出的“全能卷王” 这局面怎么来的?说白了,还得感谢对面。 他们一搞制裁,把所有通往高端的路都给堵死了,那企业总得活吧? 这就等于是在一个房间里关了一群顶级的“卷王”,然后告诉他们不许考第一名。 那怎么办? 他们只好转头把第二名到第一百名的所有题目,全都做到150分,还顺便把印试卷的成本给打到了地板价。 你没看错,美国原本的剧本是“精准打击”,结果活生生把“特长生”逼成了“全能卷王”。高端的暂时拿不到,但中低端市场,被我们一口通吃。 日本那些老牌芯片厂,比如瑞萨、索尼,本来舒舒服服地做着汽车芯片,现在突然发现,客户全跑了。 因为中国的晶圆厂不仅能做,还能提供一整套“保姆级”服务,连带着封装测试一起,打包价,还快。 日本企业彻底傻眼了。他们那套老旧的“品质至上、成本再说”的玩法,在绝对的效率和低到恐怖的成本面前,一触即溃。 但更更更搞笑的来了,日本人现在发现,他们自己家的高端设备,比如东京电子的那些涂胶显影设备,还得排着队卖给我们,让我们去生产这些成熟芯片。他们等于是亲手把武器递给我们,再看着我们抢走他们的饭碗。这个场面,啧啧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