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东北一女地下党被日军抓捕,因承受不住鬼子的酷刑,她大喊说:“太君,别打了,我全招!”鬼子得意忘形地说:“早知如此,就不用受皮肉之苦了!”可最后,鬼子却后悔了…… 2005 年哈尔滨养老院的午后,阳光落在木桌上。 98 岁的田仲樵抚过《三国演义》书脊:“这里藏着我杀叛徒的法子。” 书页夹着 1937 年她与荀玉坤的合影,那时她已传递 20 多份情报。 1937 年冬,五常县抗联密营。 田仲樵完成物资运输,冻红的手递出药品与日军围剿部署。 这份情报帮密营提前转移,荀玉坤迎上来:“田同志,你真勇敢。” 两人曾联手建起 3 条地下情报线,是抗联的 “眼睛”。 1938 年春,他们在密营举行简单婚礼。 婚后三月,田仲樵孤身潜入林口,策反两名日军翻译。 荀玉坤送她《三国演义》:“遇到难事就看看。” 她没料到,这本书后来会帮她保住抗联核心据点。 1939 年秋,田仲樵赴林口联络地下党,刚到就被日军抓捕。 她吞下密信,任凭皮鞭抽打,心里记着 12 个联络点位置。 原弘志举着烧红烙铁:“早点招了少受苦!”她突然说:“我招,要纸笔写下来。” 写下的 “情报” 全是废弃据点,只掺两个临时粮站。 这一招保住 12 名地下党,还让日军白耗 300 多兵力。 押回牢房时,她看见荀玉坤穿日军制服,与原弘志说笑。 瞬间明白,之前两次情报泄露都是他搞的鬼。 深夜,田仲樵溜进荀玉坤房间。 见书桌上的《三国演义》,她想起 “反间计”,模仿上级笔迹写 “密令”。 这封 “密令” 不仅能除叛徒,还让日军怀疑其他内鬼。 次日审讯,她指认荀玉坤:“他是我们的卧底!” 日军从书里搜出 “密令”,荀玉坤百口莫辩,很快被处决。 清除内鬼后,抗联在林口的情报网重新运转,再没出错。 1941 年春,田仲樵刚保释出狱,又被日军抓回。 辣椒水灌鼻腔、老虎凳折腿骨,她始终没开口。 一次审讯间隙,她从二楼跳下,侥幸生还却落得腿疾。 日军逼她穿和服,她把下摆掖进腰带,挺直脊梁如青松。 在哈尔滨监狱 4 年,她偷偷教狱友认字、传抗联消息。 5 名狱友受她影响,出狱后都加入抗联。 1945 年 8 月,监狱外喧闹四起,狱卒喊:“日本投降了!” 田仲樵拖着残腿,往五常密营赶,走了七天七夜。 她带回日军投降后兵力部署,帮抗联接收 3 个军火库。 战友们围上来:“田姐,你还活着!” 她笑得格外开心。 战后,田仲樵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工作。 见许多烈士遗孤无人照料,她先后收养十几个孩子。 孩子们喊她 “田妈妈”,她缝衣做饭,把爱全给他们。 在她教育下,12 个孩子中 8 个参军或做红色教育工作。 身体变差后,她仍给孩子讲抗联故事,教他们爱国家。 还整理战斗经历,写成《抗联女战士回忆录》,留下珍贵史料。 偶尔拿出《三国演义》,给孩子讲英雄故事,教他们明辨是非。 2005 年春,田仲樵在睡梦中安详离世。 枕下压着旧照片与纸条:“为了胜利,值得。” 葬礼上,她收养的孩子带着子女来献菊花,轻声喊 “田妈妈”。 她捐赠的 20 多件抗联文物,成了纪念馆镇馆之宝。 如今,东北烈士纪念馆里,她的事迹仍在传颂。 展柜里,钢笔、《三国演义》、回忆录与合影静静陈列。 游客驻足聆听,眼里满是敬佩。 她的勇敢如灯,照亮后人前行的路。 每年清明,都有人来她墓前献花。 有老人、孩子、市民,也有穿军装的战士。 曾被她保护的地下党后代,带孩子讲 “田奶奶” 的故事。 田仲樵的故事与贡献,永远留在这片她守护过的土地上,永不褪色。 参考资料: 大江南北杂志-田仲樵: 活下来的“赵一曼” 抗联女战士田仲樵_《档案天地》2025年 1期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