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底下正在偷偷长一条高铁。”南岸工地的老赵跟媳妇视频,把手机对准盾构机,屏幕里只看见钢铁巨兽一口口吞土,11公里,一口气要啃到渝中。 媳妇吓一跳:“那江不会漏吧?”老赵笑:“它漏之前,我先漏底——2025年底通车,重庆到长沙3小时,成都人都要羡慕哭。” 可羡慕背后也有嘀咕。 刘家坪站旁,烧烤摊老板老周指了指楼上:“6号线东支年底也来,东站一开门,房租已经跳涨三百。”隔壁桌买房的小李接话:“噪音呢?轨道公司说茶园方向可能补隔音棚,‘可能’这词儿听着就慌。” 数据不说慌:渝厦高铁重庆段桥墩已立好九成,铺轨还没开始,11公里长江隧道先抢镜——国内第一条跑350公里时速的穿江高铁隧道,一旦贯通,重庆“米”字高铁最后一捺就写完。 可对于江边住的人,这一捺是出行红包还是噪音账单,得等列车跑起来才见分晓。 老赵收工回宿舍,洗掉一手泥浆:“盾构机每天顶16米,我闺女算过,再咬450天就能在江心跟北岸碰头。她说到时候要带同学坐第一班车,去长沙喝茶颜悦色,当天打来回。”他咧嘴笑,像已经听见隧道那头奶茶摇冰的声音。 长江底下那条“暗线”正日夜往前拱,把城市距离重新剪辑。 等它露头,重庆人收获的不仅是3小时到长沙,还有被速度改写的房价、噪音和生活半径。 隧道贯通那天,江面依旧平静,只是两岸的人,再也回不到慢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