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太阳]让人惊掉下巴!一个连一本二本都没考上、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90后

[太阳]让人惊掉下巴!一个连一本二本都没考上、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90后高职生,居然站在了清华大学的讲台上,教起了那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进来的学霸们! 几年前,邢小颖还是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高考那年,成绩没达到一本二本的线,也没能选更热门的大专业。面对现实,她干脆挑了个不少人觉得“又苦又累”的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 身边有不少人不理解,一来女孩子在这个车间里很少见,二来铸造的活计不轻松,可邢小颖脑子很清楚,觉得只要把一门手艺练到极致,未来一定不会差。 入校后,她就一头扎进实训基地。别人觉得枯燥的重复劳动,她当成每天的必修课。因为体能跟不上,她每天早起锻炼,把自己的短板慢慢补齐。 实训作业里,最脏最重的活她也不喊苦,年复一年磨练,硬是把一手铸造技术练得很溜,还经常代表学校去和高手比赛。到了毕业时,她成绩排得靠前,这也为她往后的路埋下了伏笔。 2013年,她坐上去北京的火车,第一次踏进清华园,成了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的实习老师。当时压力很大,她比清华的学生还年轻,理论水平也不如别人,一度觉得自己“过不了关”。 有时候实在熬不住了,她就在空荡荡的实验室躲一会儿,可一转身还是得站回讲台,每天都在用力追赶、不断琢磨怎么把课讲好、怎么把操作讲明白。 事实证明,她选的一条不算主流的路,却让她在清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她的课堂全是实打实的体验和手把手的操作,学生要半小时做完的东西,她十来分钟轻松搞定,流程又清晰又流畅。 复杂操作,她想尽办法让同学们一看就明白,还常用生活常识来打比方,学生们一下就记住了。不光清华本校的学生抢着选她的课,连北大的学生都闻讯赶来,有人直到毕业才抢上名额,觉得特别值。 而且,邢小颖没觉得自己进清华就算“封神”了。她白天带学生做实验,下班后又钻研新知识。专升本、考资格证、发论文、搭建课程……一步步补足自己软肋。 几年下来,她把铸造课打造得有模有样,开设了个性化的课程内容,连网上的视频都火了。教学中心的各种大奖,她年年包揽。每次课前她仍会花很大心思准备,总结经验,改进环节,就怕有学生“听不懂”。 虽然外头总有人议论:清华这样的名校,怎么允许高职出身的人当老师?但在清华基础工业训练中心里,有她类似经历的老师还真不少。只要专业够硬,把知识和技术讲透,讲实,学生自然信服,光靠学历标签没啥用处。 从职校女生到清华老师,邢小颖用自己的路,告诉大家,学历的高低固然重要,但更难得的,是愿意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在清华的九年,她变成学生心中的“大神老师”,也把曾经的“劣势”,变成了今天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