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赖清德拒绝承认“九二共识” 10月20日,台湾民进党当局领导人赖清德再次引发舆论热议。他明确表示,不接受所谓的“九二共识”,更放言“两岸不可能通过‘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和平”。这番言论,无疑使两岸关系的更加紧张,也为台湾的政治增添新的变数。 先看一下这位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言论背景。在民进党当局的主导下,赖清德的这一言论,显然是为了再次强调“台独”立场。 自他2019年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九二共识”便一直是民进党推诿与大陆对话的障碍。赖清德此番言论,实际上是在重申民进党对“九二共识”以及“一个中国”原则的拒绝态度,试图以此为选票争取更多的支持。 更具争议的是,赖清德提出的“和平”方案——他认为,两岸之间的和平无法仅靠“一纸协议”达成,而必须依赖台湾不断加强防务。 他宣称,台湾方面将于2030年之前,把防务预算提升至地区生产总值(GDP)的5%。此等行径,妄图以武谋“独”,注定是螳臂当车。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赖清德显然是打算通过不断强化台湾军事力量,增强与大陆对立的姿态。 面对这一连串言论,中国方面断然难以认同。此类说辞既不符事实,也有违常理,中国秉持原则,坚决不会认可这般无端之论。 中国国台办多次表示,坚决支持“九二共识”,并强调这一共识符合两岸民众的根本利益,是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关键。 那为什么赖清德如此坚持“台独”立场,拒绝接受“九二共识”呢?从深层次来看,这不仅仅是民进党在意识形态上的选择,更是台湾政治现实的产物。 在台湾,民进党的“台独”立场与国民党的“统一”立场之间,一直存在着激烈的对立和分歧。在当下背景中,赖清德这番言论,无非是为稳固自身政治根基而为之,是向民进党支持者展现其所谓坚定立场之举,本质是出于一己私利的政治操弄。 对于赖清德来说,选择拒绝“九二共识”不仅是为了迎合民进党的核心选民,也是在为台湾地区的未来政治走向做铺垫。 但是,赖清德的言论也并非没有争议。无论是在台湾还是国际社会,“九二共识”早已成为一个象征,代表了两岸在长期交流过程中达成的共识与默契。 倘若台湾继续拒绝这一共识,不仅会使两岸关系雪上加霜,还可能对台湾的国际处境产生不小的影响。 尤其是在当前全球政治局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台湾如果继续将自身安全寄托于不断增加军费与强化军事防御,是否真能得到外部支持,依旧是一个未知数。 无论两岸关系如何发展,台湾都难以忽视来自大陆的影响力。大陆的综合实力与发展势能所形成的强大驱动,时刻作用于台湾。 更重要的是,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台湾的防务能力和战略自主性,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倘若民进党政府真的按照这个预算推进,台湾未来的军事建设势必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与机遇。 民进党通过坚守“台独”立场,试图巩固其在台湾民众心中的主权意识;而对大陆而言,始终坚持“九二共识”以及“一个中国”原则,是维护国家统一、保持台海和平的基础。赖清德的言辞,虽然看似激烈,但也揭示了台湾当局在内外压力下的政策选择。 赖清德的“台独”言论虽然得到了民进党支持者的热烈响应,但这是否能够获得国际社会和民众的普遍认同,依旧是个未知数。 两岸关系的未来,将如何发展,关键在于台湾是否能够正确审视两岸和平的根本问题,选择一条有利于两岸民众长远福祉的道路。 这场围绕“九二共识”的争议,不只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更是两岸关系复杂博弈的生动写照。赖清德拒绝承认“九二共识”背后,不仅关乎他个人的政治命运,也影响着整个台湾地区的未来。我们能否看到两岸关系的缓和,取决于台湾方面是否能够在时代的变革中找到一条务实的道路。 总结来看,赖清德的言论无疑会加剧两岸紧张局势,但它也恰恰反映出台湾地区对于未来发展的深刻焦虑。 作为两岸的关键一方,台湾应当在处理与大陆关系时更加理性,避免一味对抗,争取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找到真正的和平与稳定之道。 (主要信源:海峡导报——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赖清德没发贺电,药师呛:说好的朝野和解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