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为了保护吴石的孩子们不被杀掉,甚至不惜冒着被蒋介石猜忌的风险,让吴石的孩子们以他的化名“陈明德”报考学校。 当年蒋介石对“通共”官员家属的盯防,简直比抓逃犯还严——远房亲戚都要被扒三层关系,稍有牵连就可能遭殃。可陈诚偏敢逆流而上,把自己的化名“陈明德”给了吴石的孩子,这哪是帮忙?分明是把全家性命都押上了! 要知道,那会儿沾“叛臣后代”的边都可能掉脑袋,陈诚身为参谋总长,完全能明哲保身。可他就是看不惯“斩草除根”的狠劲,佩服吴石宁死不供孩子信息的硬气,觉得孩子没做错,不能因父亲的事毁一辈子。 后来孩子考初中,学校见父母栏空着要标“可疑人员”,陈诚直接给校长打电话:“这是我老家侄娃,多担待”;大学毕业找工作,人事部门查背景卡壳,又是他递话“这孩子我看着长大,踏实”;就连去美国读硕士办签证,都靠“陈明德”这个名字没露馅。一个化名,帮孩子闯过了上学、就业、出国三道坎,才有了后来的立足和成家。 有人说他是“蒋介石的人”肯定有私心,可事实摆在这:他没图任何好处,只是守住了“不害无辜”的底线。立场不同又怎样?在人人自危的年代,敢为陌生孩子扛风险,这份良知比啥都金贵。你们觉得,换成当时其他官员,有几个人敢做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