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朝鲜为什么要在夜晚,举行阅兵仪式呢?是出于安全考虑吗?   10 月 10 号晚

朝鲜为什么要在夜晚,举行阅兵仪式呢?是出于安全考虑吗?   10 月 10 号晚上,平壤金日成广场的探照灯一打开,全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了,朝鲜为了庆祝劳动党成立 80 周年,又搞了场震撼的夜间阅兵。   这场景看得人好奇,别的国家都爱在大白天晒装备、亮肌肉,为啥朝鲜偏偏选在黑灯瞎火的时候?   先说说夜间阅兵最实在的好处,藏住秘密,现在天上的侦察卫星比苍蝇还多,白天阅兵时,装备的尺寸、涂层、发射口细节,甚至士兵的装备配置,都能被拍得一清二楚。   朝鲜2020年第一次搞大规模夜间阅兵时就把这招用得淋漓尽致,当时展出的新型导弹在探照灯底下只露出个大致轮廓,导弹的弹体纹路、推进器细节全隐在黑影里,外界根本没法准确判断性能参数。   韩国国防大学的教授后来都说,这夜色就是 “天然的保密罩”,光学和红外卫星的监测效果直接打了对折。   对朝鲜来说,武器装备的神秘感本身就是威慑力,要是啥细节都被看透了,那威慑力就得打折扣。   反观白天阅兵,就算装备再先进,被卫星反复扫描后,优缺点都暴露在阳光下,反而少了那份未知的压迫感。   而且夜间阅兵对部队的考验比白天大多了,这本身就是种实力展示,老话说“夜战难打”,夜里能见度低,部队的集结、机动、协调难度能翻好几倍。   朝鲜的阅兵方阵在黑夜里走正步,高抬腿、垫脚尖的标志性步伐丝毫不乱,装备方队在灯光指引下精准列队,连导弹车的间距都能控制在半米以内。   这可不是简单的 “走秀”,能在夜间做到这么整齐划一,说明部队的夜间快速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水平真不差。   2013 年朝鲜战争停战 60 周年的夜间阅兵里,还出现过带防辐射标志的神秘方阵,现场啥也不说,就往那一站,配上夜色的烘托,外界猜了好几年都没摸清底细,这种 “无声的展示” 比喊口号管用多了。   更妙的是,夜色能把武器的气势放大好几倍,白天看导弹,就是个冷冰冰的金属疙瘩,可到了晚上,探照灯从下往上打,导弹的轮廓被勾勒得格外粗壮,在黑暗背景下显得特别有压迫感。   2025 年这次阅兵展出的新型洲际导弹,在灯光照射下只露出弹体的局部,反而让外界更想猜它的真实性能,猜来猜去就把威慑力给炒上去了。   但除了这些,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朝鲜的早期国际环境复杂,早年间受照明技术和国际环境的限制,国防压力不小。   既想展示实力震慑对手,又不想让核心机密被窥探,夜间阅兵刚好解决了这个矛盾。   就像家里有件宝贝,不想被外人看太细,又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有宝贝,那就挑个光线暗的地方露个影子,既显了底气,又藏了底牌。   后来照明技术上来了,国际环境也变了,但这招用得太顺手,慢慢就成了传统,每逢大日子,夜间阅兵就成了朝鲜的保留节目。   这种“用环境造优势”的思路,不少国家都用过,上世纪 60 年代,越南在抗美战争时就特别擅长夜战,明明装备比美军差一大截,却靠着夜色掩护,把美军的先进武器拖成了 “睁眼瞎”。   美军后来坦言,晚上听到丛林里的动静就发怵,这种 “夜色带来的恐惧” 比子弹还管用。   还有以色列,早年在中东战争里,经常在夜间发动突袭,用夜色隐藏兵力部署,好几次以少胜多,慢慢打出了 “夜间作战高手” 的名声。   这些例子都说明,实力强弱不是绝对的,会用环境造优势,弱的也能变强势。   所以朝鲜不是不能搞白天阅兵,而是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方式,从早期的安全防护,到后来的战略威慑,再到如今的文化传统,这夜色里藏的是朝鲜的生存智慧和国家底气。   信源:朝鲜举行阅兵式 庆祝朝鲜劳动党成立80周年——央视新闻202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