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8年,36岁多尔衮不仅处死了39岁的侄儿豪格,还带着人瓜分了他的老婆们。孝

浅笑对风吟 2025-10-07 22:19:19

1648年,36岁多尔衮不仅处死了39岁的侄儿豪格,还带着人瓜分了他的老婆们。孝庄暗中盘算:时机已到,该清算多尔衮了。1648年,顺治五年年末,36岁的多尔衮权倾朝野,位及皇父摄政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顺治五年初春,北京城还带着几分寒意。 肃亲王豪格率领大军凯旋,马蹄声在青石板上回响。 这位刚平定四川张献忠的亲王,身着戎装,眉宇间却带着疲惫。 他或许不曾想到,这场胜利竟会成为他生命的转折点。 紫禁城内,摄政王多尔衮正批阅奏章。 当他听闻豪格归来的消息时,笔尖微微一顿。 这位十四叔与侄儿之间的恩怨,可追溯到五年前那个改变命运的夜晚。 1643年秋,盛京皇宫灯火通明。 清太宗皇太极突然驾崩,未留遗诏。 四大贝勒齐聚一堂,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豪格作为皇长子,自然成为焦点。 他战功显赫,统领正蓝旗。 支持者包括两黄旗、两红旗和镶蓝旗,可谓势在必得。 不过,多尔衮也绝非等闲之辈。 这位时年三十一岁的睿亲王,虽只掌握两白旗,却深谙权谋。 他敏锐地察觉到,豪格的支持者并非铁板一块。 两黄旗虽拥护皇太极子嗣,但更关心自身利益。 若豪格继位,其直属的正蓝旗必将压制两黄旗地位。 这场持续数日的会议充满暗流。 代善作为礼亲王,态度暧昧;济尔哈朗则保持中立。 最终,在孝庄太后的周旋下,六岁的福临被推上皇位。 这个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却是各方势力博弈的必然。 入关后的北京,权力格局悄然变化。 多尔衮凭借战功逐渐掌握大权,而豪格则被派往四川征讨张献忠。 这看似是立功的机会,实则是多尔衮的精心布局。 四川战事艰难,张献忠势力雄厚,无论胜负,豪格都将被削弱。 但命运往往出人意料。 豪格用兵如神,仅一年便平定四川。 捷报传回京城时,多尔衮正在书房与心腹议事。 他放下军报,指尖轻叩桌面,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翌年三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弹劾打破了朝堂的平静。 多位大臣联名上奏,指控豪格在四川作战期间"纵兵扰民""贻误军机"。 这些罪名看似确凿,实则经不起推敲。 谁知,在多尔衮的操控下,案情迅速发酵。 审判过程充满戏剧性。 昔日与豪格交好的大臣纷纷倒戈,证据不断"浮出水面"。 最令人唏嘘的是,就连豪格的部下也出面作证。 这一切都指向一个结论,多尔衮早已布下天罗地网。 四月的一个雨夜,豪格在狱中离世。 官方记载是"病故",但朝野上下心知肚明。 更令人齿冷的是,豪格死后不久,其福晋就被多尔衮纳娶。 这一举动不仅是对豪格的羞辱,更是向所有政敌发出的警告。 孝庄太后在此期间保持沉默。 这位聪慧的女性深知,此时与多尔衮正面冲突并非明智之举。 她更关心的是儿子顺治帝的皇位稳固。 在两黄旗内部会议上,她力排众议,坚持隐忍待发的策略。 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 豪格死后不到两年,多尔衮在塞外狩猎时意外坠马身亡。 一直在等待时机的孝庄太后迅速行动,联合反对多尔衮的势力,在顺治帝亲政后立即展开清算。 多尔衮被追削爵位,家产抄没,而豪格则得到平反,其子富绶继承爵位。 这场权力斗争的余波持续良久。 康熙年间,豪格一系成为八大铁帽子王之一,而多尔衮直到乾隆朝才得以平反。 两位叔侄的恩怨,最终在历史长河中化作一段警示后人的故事。 纵观整个过程,豪格的悲剧既是个性使然,也是时代造就。 他勇武有余而权谋不足,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注定成为牺牲品。 而多尔衮虽然一时得势,却未能善终。 这或许正应了那句古话,权势如烟云,转眼即成空。 这段历史给后人诸多启示。 权力斗争没有真正的赢家,平衡与制衡才是治国之道。 清初的稳定,恰恰建立在各方势力相互制约的基础上。 而个人命运的沉浮,往往只是历史洪流中的一朵浪花。 主要信源:(新浪网——《孝庄》历史资料:清顺治帝福临登基背后的权力争斗)

0 阅读:70

猜你喜欢

浅笑对风吟

浅笑对风吟

关注我,一起看一看人间万千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