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香港,贺龙之子贺鹏飞,看四下没人,闪身冲进一间商人办公室 ,凑到那人耳边,压低声音说:“我看上了一件大家伙,得你掏钱帮忙买!”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98年的香港中环,高楼林立的金融区车水马龙。 海军副司令员贺鹏飞与香港商人徐增平进行了一次意义深远的会面。 午后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室内,两位关键人物相对而坐,开始了改变中国海军命运的对话。 贺鹏飞时年52岁,身着便装却难掩军人气质。 作为海军高级将领,他深知中国海军与世界强国之间的巨大差距。 当时中国海军主要依靠小型舰艇,远洋作战能力严重不足。 而航空母舰作为现代海军的核心力量,对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具有关键意义。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的"瓦良格"号航母因资金短缺而停工。 这为中国获得航母技术提供了难得机遇。 徐增平是一位有着军旅背景的成功商人,曾在部队服役多年,对国防事业怀有特殊感情。 当他得知国家需要民间力量帮助引进航母时,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重任。 他明白这项任务不仅商业风险巨大,还可能面临国际政治压力,但依然义无反顾。 购买过程充满挑战。 徐增平在澳门注册了一家旅游娱乐公司作为掩护,对外宣称购买航母是为了改造成海上娱乐设施。 1998年初,他亲自前往乌克兰谈判。 在基辅的拍卖会上,面对多国竞争对手,他最终以2000万美元成功中标。 为确保万无一失,他还通过商务宴请等方式,成功获取了重达40吨的设计图纸。 运输环节的困难超乎想象。 当"瓦良格"号在拖船牵引下驶向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土耳其以安全为由拒绝其通过。 航母被迫滞留在黑海长达16个月。经过中国政府与土耳其的反复磋商,直到2001年才达成通行协议。 土耳其提出了包括10亿美元保证金在内的苛刻条件。 经过艰苦谈判,最终在中国提供经济援助和旅游开放等承诺后放行。 海上航行同样险象环生。 在爱琴海海域,"瓦良格"号遭遇特大风暴,拖缆断裂,这个庞然大物在海上失控漂流。 当时的场景十分惊险。 巨大的船体在狂风巨浪中摇摆,拖船上的工作人员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抢救。 经过数小时奋战,才重新控制住船只。 整个航程历时627天,跨越重重难关,于2002年3月抵达大连港。 遗憾的是,贺鹏飞将军未能亲眼见证"瓦良格"号的最终归宿。 他于2001年因病逝世,年仅55岁。 这位为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呕心沥血的将军,在生命最后时刻仍惦记着航母事业。 他的早逝是中国海军的重大损失。 "瓦良格"号抵达中国后,经过长达十年的改装,最终成为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 改装工程异常复杂,需要解决技术难题数以千计。 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发挥聪明才智,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这艘航母的引进和改造,为中国航母事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徐增平为购买"瓦良格"号倾尽家财,公司因此破产。 但他从未后悔当初的选择,始终低调生活,不利用功臣身份谋取私利。 在他看来,能为国家海军建设贡献力量是莫大的荣耀。 他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令人敬佩。 "瓦良格"号的成功引进是中国海军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它不仅填补了中国航母技术的空白,更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从购买到运输,从改装到服役,这一过程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 这段历史见证了中国海军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也展现了中国人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如今,中国已进入航母时代,海军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当我们回顾"瓦良格"号的引进历程,不禁感慨万千。 这一壮举展现了中国人的远见卓识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为中国海军走向深蓝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航母事业的发展历程,正是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生动体现。 主要信源:(荔枝网新闻——田柳观察|首发福利高清大图:揭秘辽宁舰的前世今生)
1998年,香港,贺龙之子贺鹏飞,看四下没人,闪身冲进一间商人办公室,凑到那人
浅笑对风吟
2025-09-29 21:30:3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