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要动真格了? 华尔街日报说,美国准备取消全球顶尖半导体制造商豁免使用美国技术许可,这一招直接打中了在咱们这儿建厂的外资芯片企业,眼瞅着就要给国内芯片产业来个“速冻套餐”。 要知道,三星、SK海力士这些巨头之前都拿着美国的“经验证最终用户”授权,不用每次申请许可证就能把含美国技术的设备运到中国工厂。现在这豁免一撤,等于给它们的运营拴上了铁链子。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说得倒直白,宣称这是“堵住拜登时代的一个漏洞”。负责产业与安全的副部长凯斯勒更是直言不讳,说此举就是要履行“不让美国公司处于竞争劣势”的承诺。 可它们没算明白,半导体产业早就是你中有我的全球化格局了。三星西安的NAND闪存工厂,占了三星全球总产量的三成到四成,是全球单个产能最高的同类工厂。 SK海力士无锡工厂2024年销售额就达90亿美元,同比大增64.3%,它们怎么可能轻易放弃中国市场? 更要命的是设备维护和更新。芯片工厂的设备得定期换配件,以前豁免在手能顺畅运作,现在每次采购都得申请许可证。 业内消息人士算了笔账,光审批就得耗3到9个月,设备延误成了必然,生产线只能被迫调整。 英特尔其实也算躺枪,它大连的工厂刚卖掉,就跟着三星、SK海力士一起被移出了授权名单。 韩国政府急得直跳脚,赶紧向美方解释这些企业在华稳定运营对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性,可美方压根没松口。 白宫还想往自己脸上贴金,把这招对标中国的稀土管制,这纯属混淆概念。中国对稀土的管理是军民分开,民用领域一直敞开供应。 美国这是把民用的芯片制造设备当战略武器卡脖子,性质完全不一样。 美方更没料到,这波操作最先伤到的是自己人。应用材料、泛林集团这些美企,三成到四成的营收都靠中国市场。 2024年中国大陆占了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38%的份额,这么大块蛋糕,美企怎么可能说放就放? 英伟达就是最好的例子,再严的限制下来,它也得琢磨着推出中国特供版GPU,毕竟没人愿意跟钱过不去。 有人担心这会给国内芯片产业来个“速冻套餐”,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美方这是在倒逼咱们加速自主突破。 2020年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才16%,到2024年已经飙升到28%。中微公司的5纳米刻蚀机通过了台积电验证,北方华创的14纳米设备也在中芯国际实现量产。 这些突破可不是凭空来的,正是美国一轮轮制裁逼出来的成果。 国际厂商也在悄悄补位。荷兰阿斯麦的DUV光刻机在华市场份额涨到了35%,日本东京电子的清洗设备订单同比增了22%,它们都在抢美企留下的空白。 全球产业链用行动说明了一切,中国市场的吸引力根本挡不住。 美国前商务部副部长埃斯特维兹曾幻想中国的先进设备自己“坏掉”,可现在北方华创都跻身全球设备商前列了,这幻想早成了泡影。 《芯片战争》作者克里斯·米勒说得透彻,要封杀中国半导体,不仅要阻止新发展,还得逆转已有的能力,这对美国来说根本不现实。 中方的反应也很迅速。商务部8月30日就明确表态,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还会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企业权益。 紧接着9月13日,商务部直接发布公告,启动了反歧视调查,把2018年以来美方所有歧视性措施都纳入调查范围。 这次调查期限通常是3个月,利害关系方30天内就能提交评论意见,程序上一点不拖沓。 美方想靠行政手段割裂产业链,可市场规律和技术进步不会听它的。中国28纳米成熟制程产能占全球比重已升至25%,本土设备企业以每年超30%的速度迭代技术。 就算外资工厂短期受影响,国内产能也能顶上。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卡别人脖子,一边又管不住自己的企业“消极合规”。应用材料、泛林集团表面配合管制,暗地里都在搞本地研发维持业务。 它们心里门儿清,中国市场的不可替代性,不是美国一纸禁令能改变的。 三星和SK海力士虽然喊着要考虑迁厂回韩国,但谁都知道,产能转移的成本高得吓人,短期内根本不现实。 美国农民丢市场的教训就在眼前,当年补贴没留住份额,现在芯片行业重蹈覆辙,只是损失会大得多。 半导体供应链牵动着设计、制造、封装等多个环节,可比大豆产业链复杂多了。美方这步险棋,最终只会让自己失去更多话语权。 现在业内都看明白了,美国取消豁免不是什么“妙招”,而是短视的昏招。它不仅没能遏制中国芯片产业,反而成了“去美化”的催化剂。 等咱们的自主技术再上一个台阶,美方恐怕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了。
美国要动真格了?华尔街日报说,美国准备取消全球顶尖半导体制造商豁免使用美国技术
史鉴奇谈
2025-10-07 13:04:3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