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一旦开战,美国的第一击,不会是航母,也不是导弹,而是直奔中国的“眼睛”——北斗系统。但问题是:美国真能打掉北斗,中国导弹会不会就变成无头苍蝇? 2023年美军“红旗”军演现场,F-35战机突然集体偏离预定航线,座舱里GPS信号指示灯疯狂闪烁。不是设备故障,而是参演的美军电子战部队模拟了“GPS信号被干扰”的场景。 这场演练背后藏着美军的隐忧:在现代战场,导航系统就是“生命线”,而他们一直惦记着先对中国北斗下手,却没算到中国早把“反制牌”捏在了手里。 现代战争里,导航系统的重要性不用多说。东风导弹要靠它精准锁定目标,航母编队在远洋要靠它避开暗礁和敌方封锁,就连前线士兵呼叫补给,都得用导航确定位置。 北斗不只是定位,还能发短报文,就算常规通信断了,指挥指令也能通过卫星传下去。这种能力在实战里有多重要? 看看海湾战争就知道,伊拉克军队因为GPS被切断,坦克开着开着就迷路,指挥系统直接瘫痪,成了待宰的羔羊。 美军自然清楚北斗的分量,这些年一直在研究“怎么打北斗”。 他们觉得只要敲掉北斗卫星,中国的精确打击能力就会垮掉,就像1993年“银河号”那样,当时美国一关GPS,商船就成了没头苍蝇,在印度洋漂了33天。 可他们没搞明白,北斗早不是当年的“软柿子”,现在的防护体系,比他们想的扎实多了。 北斗有35颗卫星,分布在中轨道、倾斜同步轨道和高轨道,三层轨道织成一张网。 就算有部分卫星被击中,剩下的卫星照样能覆盖亚太地区70%以上的范围,基本作战需求完全能满足。而且每颗卫星都做了抗辐射加固,电磁脉冲、太阳风暴这些都不怕。 中国在2007年就成功进行过反卫星试验,知道怎么守护太空里的资产,真要在太空动手,美军讨不到便宜。 更关键的是,中国有快速补星的能力。“快舟”系列火箭就像“太空快递”,准备时间特别短。 2020年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从决定发射到成功升空只用了48小时。美军要是想靠“一次性打击”瘫痪北斗,刚打下来一颗,新卫星可能就补上去了。 算下来,美军打一颗卫星的成本,比中国补一颗高得多,这种亏本的买卖,他们未必敢做。 而且美军要是真对北斗动手,中国也有反制手段。 2021年的军事演习里,中国展示过一款电磁干扰设备,功率只有10瓦,却能让10千米范围内的军用GPS接收机失灵。 它不光能压制真实信号,还能发假信号,就像伊朗当年用类似技术把美军RQ-170无人机骗下来那样,让GPS制导的武器偏离目标,变成“无头苍蝇”。 除了电磁干扰,还有激光武器和网络手段。陆基高能激光系统能定向照射GPS卫星的信号接收装置,把光学设备烧坏,让卫星没法传信号。 网络部队还能渗透GPS的地面控制站,干扰星历表注入,让卫星传假定位信息,误导美军的作战决策。 现在的局面很清楚:美军想打北斗的主意,就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GPS能不能扛住反制。中国的北斗有防护、能补星,还握有干扰GPS的手段,形成了“你打我眼睛,我也让你失明”的对等威慑。 这种情况下,美军不会轻易动手,毕竟没人想在战场上跟对手一起“失明”。 北斗这些年还在不断升级,新卫星的抗干扰能力更强,补星速度也在提升。 而GPS还在吃老本,改进速度跟不上。未来在导航系统的博弈里,中国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说到底,现代战争拼的是体系能力,北斗只是中国国防体系的一部分,就算导航系统遇到挑战,还有其他备份手段能保障基本作战需求。美军想靠打北斗来赢得优势,根本不现实。 参考资料: 国内首次进行民用航空器追踪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试飞成功.--观察者网
中国在解放台湾的战争中,美国一定会插手,而中国的这场收复台湾的战争中,不可能向朝
【3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