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不知搭错了哪根筋,在全球铁矿石价格下行趋势十分明显的情况下竟然单方面对中

沃克笔下趣事 2025-10-06 11:31:18

澳大利亚不知搭错了哪根筋,在全球铁矿石价格下行趋势十分明显的情况下竟然单方面对中国企业逆势涨价15%且拒绝以人民币结算,这是明晃晃地把中国钢企当成了提款机。 澳大利亚这波操作确实让人看不懂,明明全球铁矿石价格都在往下走,普氏 62% 铁矿石指数一路下跌,连全球第四大生产商福德士河 2025 年营收都因此降了 15%,净利润更是跌了 41%,却偏偏要对着中国市场逆势涨价,这算盘打得隔着太平洋都能听见声响。 必和必拓非要把 109.5 美元一吨的长协价摆上台面,要知道现在全球现货价才 80 美元,硬生生涨出来的 29.5 美元差价,可不是小数目,更别提还死扛着非要用美元结算,这哪是做买卖,分明是把中国钢企当成了冤大头提款机。 说起来必和必拓也真是有恃无恐惯了,仗着自己手里的裸露矿成本低,每吨也就 10 到 20 美元,却常年对着中国卖十倍溢价,哪怕 2025 财年国际矿价已经跌了 19%,照样敢开口涨 15%。 以前他们能这么横,无非是吃准了中国钢企以前 “各自为战” 的毛病,各大钢厂分散采购,谈判时根本拧不成一股绳,只能任由这些国际矿企拿捏定价权,甚至他们还动过培养商业间谍操控价格的歪心思,搞得中国钢企常年 “买得越多亏得越多”。 更讽刺的是,澳大利亚自己心里门儿清,他们每年出口的铁矿石七成以上都卖到中国,2022 年光这一项就赚了 1000 亿澳元,简直是靠中国市场喂饱的,结果转头就忘了谁才是真正的 “衣食父母”。 但现在早就不是以前那个被动的年代了,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干脆直接给国内钢企下了指令,暂停采购所有美元结算的必和必拓铁矿石,要谈就按现货价用人民币来,这一下算是精准戳中了对方的软肋。 能这么硬气,背后可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实打实的底气撑着。以前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占比高达 70%,现在已经降到了 58%,巴西淡水河谷、南非矿企早就成了靠谱的替代来源,宝武刚跟淡水河谷签的 1.2 亿吨大单,全程都是人民币结算,连美元的影子都没见着。 更关键的是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马上要投产了,这可是全球最大的高品位未开发铁矿,光已探明的资源量就有 44.1 亿吨,初期每年就能产 1.2 亿吨,其中 4000 万吨直接锁定给中国钢厂,结算货币明明白白写着 CNY,等这部分产能释放出来,谁还非得盯着澳大利亚的矿不可。 再说人民币结算这事儿,根本不是什么无理要求,反而是趋势所在。以前中国每进口一吨铁矿石,都得先把人民币换成美元,光每年的兑换成本就超千亿美元,这等于是平白给美国交了隐性 “铸币税”,还得担着汇率波动的风险,钢厂财务以前动不动就因为美元涨跌连夜开会。 现在不一样了,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人民币铁矿石期权都能直接用,家门口就能锁成本做对冲,根本不用再跑去新加坡赌美元盘。 2025 年中国铁矿石进口的人民币结算比例已经到了 28%,比去年翻了一倍还多,连必和必拓自己都悄悄在新加坡设了 “人民币结算部”,招的人全得会中文,力拓更是直接找中国银行悉尼分行借了 50 亿人民币备用金,生怕哪天客户突然说只收人民币,也就澳大利亚还在硬撑着跟趋势作对。 他们自己的经济对铁矿石依赖到什么程度?矿产出口占全国总出口的 48%,其中铁矿石占了 60%,等于整个国家经济都拴在这一块石头上。 而中国这边早就开始布局替代方案,2023 年从非洲进口的铁矿石比例涨了 15%,废钢消耗量半年就涨了 18%,电炉钢占比都到 22% 了,鞍钢的智能矿山自己就能挖铁精粉,根本没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更有意思的是,人民币结算背后藏着的是更大的棋局。必和必拓要是真用人民币结算,拿到的钱既能买中国的电动车、5G 设备,也能通过香港市场买中国移动的股票,2025 年一季度澳洲矿企 45% 的人民币结算资金已经进了港股,形成了 “资源换人民币,人民币买中国商品” 的闭环。 这模式其实早就被验证过了,2024 年中东石油人民币结算量都到 450 亿美元了,32% 直接流进中国资产池,连阿布扎比投资局都悄悄买了中国矿产资源集团 2.3% 的股份,说白了人家都看明白了,未来铁矿石的定价权未必还攥在美元手里。 现在必和必拓的日子也不好过,虽然靠铜矿业务稍微缓了口气,但铁矿石收入还是遭了重,要是真丢了中国这个大买家,损失可不是涨价那点钱能补回来的。 中国作为全球 75% 海运铁矿石的进口方,手里握着的是实实在在的市场话语权,以前是没整合力量,现在有了矿产资源集团的统一采购,又有了西芒杜铁矿这样的新筹码,自然没必要再惯着澳方的臭毛病。 说到底,澳大利亚这波逆势涨价更像是最后的挣扎,毕竟当黄河水不再只靠一条支流,那支流再想漫天要价,也就没那么多人买账了。

0 阅读:66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