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俄罗斯正式宣布了! 10月5日,据央视新闻,俄罗斯总统助理、俄联邦海事委员会主席尼古拉·帕特鲁舍夫当地时间10月4日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强调:俄罗斯必须加速发展海军力量,强大海军是遏制战略挑衅的重要保障。 北大西洋的寒风吹拂着喀琅施塔得军港,这番宣言让北极圈内的浪涛更显汹涌。俄罗斯人骨子里流淌着对深蓝的渴望,从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建立第一支舰队,到苏联红海军纵横四大洋,海洋梦想始终是这个陆权大国的心结。此刻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的沉没阴影尚未散尽,北方舰队核潜艇却在巴伦支海试射了最新"锆石"导弹。 看看世界地图就明白,俄罗斯需要突破的海上枷锁实在太多。波罗的出海口被北约成员国紧紧锁住,黑海舰队要通过土耳其海峡得看人脸色,远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每到冬季就要面临封冻困扰。去年俄海军在太平洋举行的"海洋之盾"演习,参演舰艇数量比三年前增加了整整三成,这种爆发式增长背后是迫切的战略焦虑。 圣彼得堡海军学院的老教授们常念叨,现代海战早已不是甲板对轰的时代。俄罗斯正在打造的"戈尔什科夫"级护卫舰,虽然吨位不及昔日万吨巡洋舰,但装备的"口径"巡航导弹能精准打击2500公里外目标。这种"小艇扛大炮"的思路,恰恰印证了莫斯科务实的海军复兴路径。 克里姆林宫墙外停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提醒世人,俄罗斯海军曾开创过核潜艇巡航导弹时代。如今北德文斯克造船厂昼夜不停地建造着"北风之神-A"级战略核潜艇,每艘携带的16枚"布拉瓦"导弹足以改变战略平衡。这些深海巨兽才是俄罗斯最可靠的战略盾牌。 西伯利亚的冻土层下埋藏着真相。当"北溪"管道遭遇神秘破坏,当黑海粮食走廊危机四伏,商船队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海军护航。俄罗斯商船队总吨位位居全球第七,这些穿梭于刻赤海峡与苏伊士运河的货轮,每艘都是流动的国土。 波罗的海舰队的水兵们不会忘记,2019年北约"波罗的海行动"演习期间,自家老旧护卫舰被十余艘北约舰艇围观的窘迫。如今同样的演习区域里,俄军"轰鸣"级护卫舰搭载的"缟玛瑙"超音速反舰导弹让对手不得不保持安全距离。 太平洋彼岸的观察家注意到,俄罗斯今年在远东的舰艇更新速度明显加快。两艘"轰鸣"级轻型护卫舰加入太平洋舰队,四艘"基洛"级改进型潜艇完成现代化改装。这些舰艇虽然单打独斗不算顶尖,但组成的海上打击群足以掌控日本海咽喉要道。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学者们翻着历史档案发现,每当俄罗斯试图突破陆权国家定位时,总会在海军建设上展现出惊人爆发力。现在北极航道的冰层正在融化,俄罗斯破冰船队规模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这或许比导弹巡洋舰更能定义未来的海权。 涅瓦河畔的海军总部大厦里,将领们在沙盘上推演着各种可能。黑海舰队需要应对美国"波特"号驱逐舰的常态化巡逻,波罗的海舰队要防范德国海军突然东进,太平洋舰队则面临日本"出云"号准航母的虎视眈眈。三面受敌的态势迫使俄罗斯必须打造快速反应的海上力量。 伦敦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的报告显示,俄罗斯海军2023年接收了12艘新型战舰,这个数字虽然不及中国同期的零头,但考虑到西方制裁导致舰用燃气轮机断供,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属不易。俄国造船工人用柴油机替代燃机的土法创新,透着种战斗民族特有的倔强。 塞瓦斯托波尔军港的落日余晖中,新服役的"轰鸣"级护卫舰正在进行出海训练。这艘满载排水量仅2500吨的舰艇,却能发射射程2000公里的"口径"巡航导弹。就像俄国寓言里那只咬死熊的蚊子,现代海战规则正在被这些不对称武器改写。 观察克里姆林宫的决策脉络会发现,海军建设从来都是地缘政治的晴雨表。2015年叙利亚战场上,里海区舰队舰艇发射26枚巡航导弹横穿伊朗伊拉克,首次向世界展示内海舰队也能参与远距离精确打击。这种创新战法让莫斯科重新找回海上话语权。 圣彼得堡海军造船厂的老师傅带着徒弟检查刚下水的巡逻艇焊缝,这些千吨级小船将要守护北方航道的安全。在航母梦暂时搁浅的今天,俄罗斯人用勤务舰艇、岸基航空兵和导弹系统编织起立体的海上防线,这套体系正在鄂霍次克海初见成效。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俄罗斯的死穴被美国找到,并意示乌克兰往死里揍。乌克兰与美国的秘密计划露出庐山真
【74评论】【4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