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一女子照顾了老父亲20多年,在老父亲去世后,女子的亲侄女来争夺遗产,要求分割价值700万的房子以及存款。女子不同意,认为老父亲生前已经将房子留给自己,谁知亲侄女竟把女子告上了法院,要求以代位继承人的身份,继承爷爷的遗产。法院判了! (来源:裁判文书网,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 “这么多年你照顾过一次吗?怎么有脸跳出来争遗产?”左玲宛(化名)看着侄女将她告了,也是气的不行... 左玲宛在家里是老三,排行靠后,上一辈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1993年,她的妈妈因病去世,这让她的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母亲的离世后,父亲左大爷年事已高,身体也逐渐变得虚弱,家里的重担便落在了左玲宛和她的两个兄妹肩上。尽管大哥和二姐也都在,但最终照顾父亲的责任大部分都落到了她一个人身上。 大哥在2014年也因病去世,留下了一个小女儿——左婷婷,和她妈妈一起生活。自从哥哥去世后,左大爷的情绪一直低落,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仿佛失去了生活的动力。 尤其是在亲人的关怀下,他偶尔露出一些无助和悲伤的表情,让左玲宛的内心更为沉重。 二姐虽然有心照顾父亲,但因为自身健康问题,她的身体也始终支撑不住长期的劳累。 于是,照顾父亲的责任几乎全都落在了左玲宛的肩上。 她辞去了工作,每天在家陪伴父亲,时常为父亲端汤喂药、擦身翻身,几乎没有时间休息,始终保持着一颗细心的心态,竭尽全力地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力求一切都井井有条,温暖而周到。 在照顾父亲多年后,左玲宛的心力渐渐感到透支,特别是到了2023年,87岁的父亲突然病情恶化,急需入院治疗。 左玲宛没多想,立即带着父亲赶到医院。 当父亲被送进重症监护室后,左玲宛心如刀割,深知这可能是和父亲的最后一段日子。 为了能随时陪伴在父亲身边,她在医院的走廊里铺下了一张折叠床,整整37天都没有离开过医院,白天陪着父亲做检查,夜晚依旧坚守在床前。 在这段时间里,左玲宛几乎没怎么合眼,心中默默祈祷,希望父亲能熬过这一劫。 尽管医生竭尽全力,父亲的身体最终没能支撑下去,2023年,左大爷还是在左玲宛的陪伴下,安静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父亲的离世让左玲宛感到深深的痛楚,二十多年的照顾和陪伴,终于画上了句号。 没想到的是,父亲去世后,侄女左婷婷突然前来争夺父亲的房产。 这让左玲宛感到非常意外,因为她一直以为,父亲留下的东西理应由自己继承,左婷婷提出了异议,认为父亲的遗嘱无效,理由是遗嘱中没有明确写出房产的具体地址,这个小小的瑕疵成了她争取房产的突破口。 面对侄女的质疑,左玲宛并没有慌乱,而是从容地拿出了父亲亲笔写下的遗嘱。 于是,左玲宛又拿出了其他证据,包括父亲的笔记本。笔记本里,记录着父亲在自己照顾期间的点滴细节:她在父亲生病时陪伴左右,父亲如何依赖她的照顾,几乎每一页都透露着她和父亲的深厚感情。 不仅如此,左玲宛还提出了社区邻居和周围人的证词,他们都亲眼目睹了左玲宛是如何照顾父亲的。 医院的记录、医疗费用的支付银行流水,这些也是左玲宛当时为父亲治疗和护理所付出的有力证明。 而最具决定性的是,左玲宛在父亲生命的最后阶段,坚守在ICU病房里,整整37天,除了她,父亲身边没有其他人。这个事实无可辩驳,证明了她对父亲的承诺和责任。 此外,关于那套价值700万的西城区房产,其来历也非常特殊。1999年,随着单位的房改政策,左玲宛利用父亲的工龄优惠购房,但实际支付大部分购房款的,正是她自己。 虽然二姐身体不好,无法承担起主要照顾的责任,但她一直全力支持父亲将房产留给左玲宛,作为对她多年辛勤照顾的认可和回报。 最终,法院经过充分的调查和考量,裁定左玲宛继承父亲的西城房产,判决依据的是父亲的合法遗嘱,尽管遗嘱没有详细写明房产的地址,但其他的证据足以证明左玲宛是父亲的主要照顾者和受益人。 至于父亲名下的银行存款,法院根据法定继承的比例进行了分割,左玲宛得到了40%的份额,而侄女左婷婷和二姐各分得了30%。 虽然最终的结果让左玲宛松了口气,但她深知,这场关于遗产的纷争,虽然结束了,但家庭中的裂痕却没有那么容易修复。 这个过程让左玲宛明白了一个道理:虽然血缘关系无法改变,但对家庭的付出和责任,是任何法律条文无法忽视的。 而她一直坚信,不论结果如何,父亲留给她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是一份责任,一份对家人的深厚情感。
2023年,北京,一女子照顾了老父亲20多年,在老父亲去世后,女子的亲侄女来争夺
文史小将
2025-10-04 20:29:25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