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一头日本军官在大连“庆祝攻占南京胜利”,正当他伸直脖子弯腰90度鞠躬时,一把利斧突然砍来,瞬间斩落其头颅,那日军头颅像足球般在地上滚了数米之远![微风] 1937年,大连中央公园内,日本占领者正沉浸在对南京沦陷的庆祝气氛中,操纵着军乐队、挥舞着旗帜,试图向民众展示他们的“胜利”。 就在万人瞩目的热闹场景中,一位年仅25岁的年轻理发师,查子香,从湖北远道而来,他手握一把精心磨亮的斧头,默默地接近了目标。 人们都沉浸在庆典的喧嚣里,没有想到,这名看似普通的理发师,会在众目睽睽之下,将斧头狠狠劈下,结束了日军高官的“庆功”生命。 查子香出生在湖北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和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一样,他很小就因家境拮据不得不辍学,每天靠给地主放牛换口饭吃。尽管生活艰难,经常食不果腹,但他从未放弃学习。 即便饿着肚子,他也坚持自学,通过阅读和思考逐渐对革命思想有了深刻理解。长大后,他一边学织布,一边积极参与当地的革命活动,心中始终燃烧着对自由与正义的渴望。 在这段岁月里,查子香结识了老乡吴庆业,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吴庆业是一名手艺精湛的理发师,多年来攒下了一些积蓄,计划到大连南山区开理发店。 查子香听闻后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随行前往,哪怕自己之前只学过织布,对理发一窍不通。 吴庆业并不介意,他相信查子香有文化、有悟性,学习理发完全没问题,于是收他为徒,耐心传授技艺。与此同时,另一位同乡高骆驼也加入了他们,这些人都怀着浓烈的爱国心,心里想着为民族出力。 到了大连后,查子香果然很快掌握了理发技术,每天在店里忙碌地为顾客服务。然而,看着服务对象大多是日本侵略者,他心里总有一股说不出的憋屈和愤怒。 随着七七事变的爆发,他对日寇的痛恨愈发强烈,私下里常说要“杀鬼子为同胞报仇”。 当1937年南京陷落的消息传来,而大连的日本人却在街头公园里为此狂欢时,这一刻彻底点燃了查子香心中的怒火。 不是一时冲动,也绝非莽夫之举,而是他长期酝酿的决心终于破土而出。 为了这一天,他做了精密准备:学习日语、观察日军作息和生活习惯,甚至设法弄到了一套合身的日式西服。 为了行动,他专程到小岗子挑选了一把锋利的小斧头——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在大连能够找到的最适合近身使用的武器。 他选择的行动地点极具讽刺意味:大连中央公园忠灵塔前。 那天,数万日本人聚集于此,旅顺要塞司令、关东州厅长官等高级军官悉数到场,正沉浸在庆祝南京陷落的狂热中。 他们将血腥的侵略行为包装成所谓的荣耀,而查子香则利用了这种仪式感带来的绝对服从和脆弱。 当所有日本人,包括高级军官,齐齐九十度鞠躬祭拜时,他们的脖颈毫无防备地暴露在眼前。 就在这一瞬,查子香手中的斧头划出一道寒光,精准地劈向大连在乡军人会会长的脖颈,头颅应声滚落数米远。 随即,他反手又斩向旁边一名关东军大佐,几乎将其左臂砍断。 庄严的庆典现场,瞬间被尖叫和混乱吞没。在日本士兵反应过来之前,查子香又挥动斧头击倒了两名军官。 他深知这条路没有回头,但仍义无反顾。很快,他被人数远超自己的敌人死死按住并逮捕。 在大连日本警察署的审讯室里,酷刑接踵而来,但查子香拒绝透露任何信息。 他高喊:“我是中国人!”更严正宣告:“告诉你们,中国四亿多同胞、大连全体中国市民,都是我的同盟!”这不仅是个人的复仇,更是一份民族不屈的宣言。 1939年9月的一个夜晚,年仅27岁的查子香在旅顺监狱被秘密处决。 侵略者可以终结他的生命,却无法抹去他留下的精神印记。 那把小斧头,从剃头匠的工具箱里走出,最终成为象征勇气与抗争的纪念物,证明在最黑暗的岁月里,普通人也能用自己的方式点燃熊熊烈火,照亮历史长河。 参考文献: 查子香,中国的安重根——党史纵横.2016-04-08 查子香——中国抗日网
1937年,一头日本军官在大连“庆祝攻占南京胜利”,正当他伸直脖子弯腰90度鞠躬
文史小将
2025-10-04 08:29:14
0
阅读:173